-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左主干病变 右冠状动脉开口或起始处病变 分叉处病变 成角病变 桥血管病变 “瘤样”扩张 溃疡 钙化 夹层 血栓 气栓 痉挛 心肌桥压迫现象 侧枝循环 当冠状动脉内径狭窄大于或等于40%~50%时,冠状动脉对血管扩张剂的反应下降,即冠状动脉血流储备能力降低 当储备能力由正常时的4~5倍下降至2~2.5倍时,便会出现临床心绞痛症状 测定冠脉血流速度方法:电磁血流计法、冠脉内多普勒导管法,常用冠状动脉造影法 TIMI 0 级:无再灌注或闭塞远端无血流 TIMI Ⅰ级:造影剂部分通过闭塞部位,梗塞区供血冠状动脉充盈不完全 TIMI Ⅱ级:部分再灌注或造影剂能完全充盈冠状动脉远端,但造影剂进入和清除的速度都较正常的冠状动脉慢 TIMI III级:完全再灌注,造影剂在冠状动脉内能迅速充盈和清除 左心室造影可在冠脉造影前和冠脉造影后进行,多数情况下是在冠脉造影后行左心室造影 经股动脉插入的猪尾导管 经桡动脉或肱动脉插入的Sones导管 造影剂剂量通常为40ml,左心室显著扩大或二闭时45~50ml,左心室较小时30~35ml,高压注射器每秒注入10~15ml 注入压力过高,可诱发室早,并增加壁内注射的危险 快速大剂量注入造影剂,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有心肌负性肌力作用 扩血管作用持续时间短(60s) 增加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压力 可引起电生理紊乱 抑制肾功能 过敏反应发生率1/1000 无明显心肌负性肌力作用 扩血管作用好 对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压力无明显影响 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很少引起窦性抑制和房室传导阻滞 很少引起过敏反应 价格昂贵 左心室造影前后需测定左心室压力及压力曲线 正常的左心室压力曲线呈高原型曲线 正常左心室收缩压为90~140(平均130)mmHg,左心室舒张末压造影前小于12 mmHg,造影后小于15 mmHg。 正常主动脉与左心室的压力阶差小于20 mmHg 高血压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主动脉狭窄 休克 血容量不足 心力衰竭 左心室衰竭 大量心包积液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心内膜弹性纤维组织增生症 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化 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返流 节段性运动障碍 室壁运动减弱、运动消失、矛盾运动、不同步运动 左心室充盈缺损(左心室附壁血栓) 二尖瓣返流(二闭或二尖瓣脱垂) 缺血造成乳头肌或腱索断裂 乳头肌功能不全 室间隔缺损(穿孔) 矩形法 辐射法 复合法 容积计算法 EF=Vstroke/VED=(VED-VES)/VED 影像密度仪计算法 EF=(Vs-Vd)/(Vb-Vd) * * * * 冠状动脉的放射影像学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 左心室造影 心脏在胸腔中的位置 造影时的视角体位与心脏的相对关系 正常冠状动脉的大体解剖走行与变异 胸腔横断面观,心脏长轴指向左前,与矢状面呈45-60度角 左前斜60度和右前斜30度,是最常用的体位 左前斜位60度时,视线从心尖穿过 右前斜位30度时,所见为心脏侧面,视线垂直通过心脏长轴 左冠状动脉主要血管不同体位下走行示意图 左主干明显缩短 前降支与回旋支逐渐分开,右前斜位60-75度 时,前降支显影最长 ,间隔支完全分开 右前斜位60-90度时,回旋支和钝缘支显影最佳 各血管走行与相应的右前斜位影像呈镜像改变 左前斜位75-90度时,前降支显影最长 左主干,前降支近段和回旋支近段逐渐伸长 前降支和左回旋支逐渐分开 左回旋支向视野上方移动,造成与其他血管的重叠 左主干长度渐加大 前降支近端移向影像的顶端,在左前斜30度至右前斜30度时与回旋支近端分开,右前斜尾倾时对角支显影清楚 右前斜时左回旋支与钝缘支及对角支重叠,左前斜角度较大时可显现,加大左或右前斜时前三叉可显现 右冠主干走行于右房室沟内,在心后十字之前分枝为后降支动脉和右房室动脉 圆锥动脉 窦房结动脉 锐缘支动脉 后降支动脉 右房室动脉 发自左冠状窦,横行向左走行绕过肺动脉后,走行于左心耳下到达前室间沟 充分暴露左主干的最佳体位是前后位或浅右前斜位或浅左前斜位,一般角度不超过15度 左主干的延伸 左前降支近段在右前斜位15-30度暴露最清楚 左前斜位时,近段缩短,而中远段暴露较好 间隔支动脉 对角支动脉 从左主干呈直角发出,走行于左房室沟内,到达左室钝角缘时开始分支 分支变异较大 左前斜位60度时,暴露最清楚 钝角缘支 窦房结动脉 右冠状动脉 近段 开口到第一个较大的右室支动脉发出处或右冠第一个弯曲部 中段 第一个较大的右室支动脉发出处到锐角缘支动脉发出处 远段 锐角缘支动脉到后室间沟止 近段 左主干末端到第一间隔支或第一对角支发出处 中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