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个人介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浩然——个人介绍

孟浩然 组员: 陈奕雯 邓钰川 雷晴萃 杨梅旧 曾浩然 朱文芳 生平: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举不第,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写了大量的山水诗,是继谢灵运以后,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著名诗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趣闻轶事: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孟浩然已经40岁了。他参加当年的进士考试,但名落孙山。在京期间,孟浩然和王维一见如故。结为至交。当时,王维在皇宫里供职。一日,他私自邀孟浩然到宫中谈诗论文。不料,家仆来报:“皇上驾到!”无处可躲的孟浩然只好钻进了一张床底下。结果被唐玄宗发觉,王维只得如实禀告。惊魂未定的孟浩然这才从床底下爬出来。玄宗笑着问他:“孟卿朕是早闻尔名,可诵近作博朕一笑否?” 孟浩然略加思索,便吟出著名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敞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明皇一听,顿时板下脸来说:“你自己不求仕进。朕什么时候遗弃过你?‘不才明主弃’。岂不是对朕的不满?你为什么不诵‘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那首诗呢?”玄宗当即下令:“放归南山。终生不仕。”孟浩然终于一生不得志。 创作风格: 孟浩然的诗,评论者多以清言之。自唐至今,一以贯之。王士源说:“举座嗟其清绝。”老杜说:“清诗句句尽堪传。”李太白 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白乐天说:“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清绝、清诗、清芬、清风,皆有一个清字。可见,与孟浩然同时代的诗人,都认可了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基本风格是一个清字。 在诗歌创作的艺术形式方面,孟浩然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主张诗歌要用形象思维,通过诗的语言塑造形象,通过形象显示诗歌的意旨。读者“弃象忘言”而得意。他在《本阇黎新亭作》诗中写道:“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孟浩然借用了佛学和道家哲学中的“弃象忘言”说,提倡诗歌创作的抒情言志、表情达意不必太直露,要有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他追求自然美,是对初唐过多追求形式美的矫正。他把古风与近体来了一次整合,他的近体多为古风化的近体。将近体诗的格律精神与古风的自然平和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一种“兴象玲珑”的艺术境界。读孟浩然的诗,看不到近体格律的束缚,而是有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既接受近体格律,有不被近体格律所累,一切以自然为第一标准。 名作欣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译文: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译文: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译文: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鉴赏: 张丞相指张九龄。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

文档评论(0)

麻将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