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月自考国古代文学史串讲讲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10月自考国古代文学史串讲讲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串讲讲义 第四章 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 楚辞的产生   1.楚辞的名称   识记:“楚辞”名称源流。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楚辞这个名称西汉时始出现,初专指先秦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后刘向编集屈、宋等人的作品,又把西汉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纳,命名“《楚辞》”。至东汉王逸加入自己的一篇作品,并为全书作注,名为《楚辞章句》,流传至今。   理解:楚辞与赋的区别。   汉代人往往把“楚辞”称为“赋”,这种看法是不确切的。“楚辞”和“赋”,不仅体式不同,而且其性质也有很大差别。   体式不同: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赋则很少虚字,句式铺排偕偶,比较整齐。性质不同:楚辞以抒情、议论、描绘为主,主观抒发意味特别浓重;赋则以客观的咏物、摹画、夸饰为主,缺少主观情感的抒发。   2.楚辞的产生。   综合运用: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一、楚辞首先是楚文化的产物。   1.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3.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   二、楚辞的产生还受到北方文化的影响。   1.南北的思想文化相互浸润,中原先进的制度、文化渐为楚文化所汲取。   2.战国时期北方纵横家铺叙华辞的风气,当也对楚辞有不小影响。   总之,楚辞的产生,既源于楚国固有的文化传统,由此造就了它浓厚的地域特色,也接受了北方文化的影响,在楚辞的思想和形制上都烙下了鲜明的印记。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3.楚辞的文体特点   综合运用:楚辞的文体特点。   就体式而言,楚辞实际上有两种:   一、类于《诗经》而有所改造的样式,如《天问》、《橘颂》,前者基本是四言体而少用虚字,后者也是四言体而单句句尾用“兮”字。 (不是楚辞的典型体裁)   二、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   1.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2.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3.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极其频繁地写入楚辞,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第二节 屈原及其创作   1.屈原的生平际遇   识记:屈原生平。   屈原,名平,楚国贵族,生活在战国后期诸国争斗最为激烈的时代,秦、楚争霸是斗争的焦点。有优厚的文化教养,也有高远的政治理想和为之献身奋斗的精神。主张联齐抗秦,楚怀王昏聩无能,既无主张又听谗言,信谗远屈。怀王断齐逐屈,后被秦拘死,顷襄王即位,重新起用过屈,后被子兰进谗,终被迁放江南,长期流亡,最终自沉汩罗江。   2.屈原的作品   理解: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考订。   今人比较一致的看法大体是:《离骚》、《天问》、《九章》是屈原自作,《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神歌曲加工润色而成。《招魂》一篇,《史记》本传明确说它是屈原的作品。   可以确定为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   第三节 《离骚》   1.《离骚》的题义和创作时间   理解:①《离骚》题义辨析。   1、司马迁谓“离忧”,可能涵盖“遭遇忧愁”和“离愁别绪”二义。班固解为“遭忧”,王逸解为“别愁”,是分而言之。   2、近人游国恩认为《离骚》可能本是楚国一种歌曲的名称,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相同。这个说法,从音乐和意义两方面提示《离骚》题义,较前人显然更为深入,但在释义方面,似不如马、班之说更为古直而切合作品旨意。   ②《离骚》创作时间辨析。   可能作于屈原被流放江南之时,即作于顷襄王初年。   2.《离骚》的主题   综合运用:《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屈原洞察诸侯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他的“美政”理想,衷心希望祖国强盛独立、兴旺发达。遭际的不平并没有销蚀他深厚的爱国情感,祖国的独立和强盛,始终是屈原最为关心的事。强烈的爱国感情使屈原决定以死殉国。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对于“美政”理想,屈原求索不已,九死不悔;对于奸佞群小,他痛加指斥,无情抨击。表现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的一个主要内容。屈原对理想热烈追求,对群小严厉斥责,这种爱憎鲜明的精神品格,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3.《离骚》的艺术特点   综合运用:《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离骚》所表现的社会内容,所

文档评论(0)

zhuangbi66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