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EPR悖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EPR悖论

* * * 浅谈EPR悖论 李文辉 2015.5.12 一学术背景 二EPR悖论 三贝尔不等式 四EPR悖论的影响 轻松办公 一、学术背景 一、1924年,德波罗意(32岁)提出波粒二象性; 1925年,海森堡(24岁)建立矩阵力学; 1925年,泡利(25岁)提出了泡利不相容原理; 1926年,薛定谔(39岁)建立波动力学; 1926年,狄拉克(24岁)证明矩阵形式与波动形式是等价的; 1926年,玻恩(44岁)给出波函数的概率诠释,认为薛定谔 关于波函数是对物质波的直接表述是错误的; 1927年,海森堡(26岁)提出不确定原理。 1927年,玻尔(42岁)提出互补原理。 二、1927年10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五届索尔维会议上玻恩和海森 堡声称,“量子力学是一种完备的理论,它的基本的物理假说和 数学假说是不能进一步加以修订的”。 在这场会议上,爱因斯坦正式发起了对哥本哈根学派的论战, 这场著名的论战, 是物理学史上持续时间最长、争论最激烈和 最富有哲学意义的论战, 被称为是一场关于物理学灵魂的论战。 三、爱因斯坦与哥本哈根学派争论焦点: 哥本哈根学派量子论的三大支柱: 概率诠释、测不准原理、互补原理。 1.概率诠释:在爱因斯坦的世界观中,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 是一切自然科学 的基础 。”宇宙的一切遵循自己的既有轨道, 根本就看不到概率 的影子。这个世界是严格遵循因果律的。因此爱因斯坦认为, 量 子力学还不完善, 只是给出运动概率的量子力学是一种最终的完 善的量子力学的暂时形式。他说: “量子力学固然是堂皇的, 可是 有一种内在的声音告诉我, 它还不是那真实的东西。这理论说得 很多, 但是一点也没有真正使我们更加接近 于上帝的秘密。我无 论如何深信上帝是不掷骰子的。” 玻尔还击道;“爱因斯坦,别去指挥上帝应该怎么做!” 在这届会议上,每天早上爱因斯坦和玻尔碰面,都会提一个思 想实验,但都会在晚饭时被玻尔化解。最终,爱因斯坦败下阵来,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转向哥本哈根学派。 二、测不准原理 1930年 10月, 在布鲁塞尔召开了第六届 索尔维会议。爱因斯坦经过精心准备, 提出了著名的光匣 ( lightbox)思想实验, 把争论 进一步 引向高潮。爱因斯坦设计这个实验, 试图否证能量对时间的测不准关系。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挑战, 玻尔当时面如死灰,呆若木鸡, 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玻尔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找出了 破绽,他运用爱因斯坦自己的广义相对论的红移效应, 反过来用光箱推出了测不准原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 人之身 ,成功应对了爱因斯坦的挑战。 三、互补原理 玻尔提出“互补原理”,用一种近乎于 哲学的口吻说道 : “电子既是波又是粒子, 当你观测时,它就以粒子的形式存在;不观测时就以波 的形式存在。所谓波粒二象性,仅仅取决于观测方式而 已。”这个理论在物理界无异于一枚原子弹爆炸,一个粒 子的状态居然取决于我们是否观测?!这听起来有点玄 幻色彩的言论遭到了经典物理学界的口诛笔伐。这也可 以理解为 :“我们看月亮的时候月亮挂在们头上,我们不 看它,它就跑到宇宙任何一个地方!”这 样的言论估计你 也会难以接受的。 而爱因斯坦坚持朴素的唯物主义观:月亮存在与否不依 赖于人的主观因素。在这次近乎哲学的较量中,爱因斯 坦与玻尔谁也不能说服对方。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