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__食物中的生物毒素.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__食物中的生物毒素

毒蝇蕈碱致麻痹的效果通常较低,其中毒症状在摄入30 min内出现,有多涎、流泪和多汗症状,紧接着呕吐和腹泻,脉搏降低、不规律,哮喘,少见死亡。 * 一次大量口服后,可出现肝实质细胞坏死,胆管上皮增生、肝脂肪浸润及肝出血等急性病变。少量持续摄入则引起肝脏纤维细胞增生、甚至肝硬化等慢性损伤。在几次中毒事例中,以1974年印度两个邦中200个村庄暴发黄曲霉毒素中毒性肝炎最为严重。这些村庄居民因食用霉变玉米所致,中毒人数达390多人。症状是一过性发热、呕吐、厌食、黄疸,以后出现腹水、下肢浮肿、死亡很快。尸检中可见月千胆管增生。发病者食用的玉米AFB1含量为6.25~ 15.6mg/kg。推算每人每天摄入AFB1 2~ 6mg。用该中毒玉米喂狗,发生同样症状死亡。 *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强的化学物质。黄曲霉毒素不仅能诱导鱼类、禽类、各种实验动物、家畜和灵长类动物的实验肿瘤,而且其致癌强度也非常大,并诱导多种癌症。当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低于100μg/kg时,26周即可使敏感生物如小鼠和鳟鱼出现肝癌,其致癌活性是奶油黄的900倍,诱导肝癌的能力比二甲基亚硝胺强75倍。黄曲霉毒素除可诱导肝癌外,还可诱导前胃癌、垂体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但不同种属的黄曲霉毒素的慢性中毒效应有所不同。例如,用含2mg/kg黄曲霉毒素B1的饲料饲喂雄性Fisher小鼠可诱发高百分率的肿瘤,但对雄性白化病小鼠喂饲相同量的黄曲霉毒素B1时却不能诱发肿瘤的发生。 * 黄曲霉毒素对人的致癌性虽然缺乏直接的证据,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均证实,黄曲霉毒素的高水平摄入和人类肝癌的发病率密切相关。在有关主要地区,东南亚、中国南方进行的对比性研究中发现,原发性肝癌和食物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多少有关。例如我国广西扶绥县为肝癌高发区,县境内低、中和高发地区主粮中黄曲霉毒素B1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6μg/kg、56.4μg/kg和164.8μg/kg,人年均摄入黄曲霉毒素分别为0.638mg、1.197mg和6.016mg,其各区每10万人的年均肝癌死亡率分别为14.1、30.7和131.4。此外,广西扶绥县和我国的另一个肝癌高发区—江苏启东市地处潮湿的三角州地带,粮食易于霉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一地区玉米和花生所含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大多超过了诱发动物肿瘤所需要的剂量。 从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来看,黄曲霉毒素是否就是人类的致癌因素,仍然是科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不管黄曲霉素在人类患癌中充当怎样的角色,都应尽量减少人类继续接触这些物质的机会。在黄曲霉毒素高污染区,应大力改进农作物的干燥和贮存方法,这样能有效地防止真菌污染和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对降低肝癌的发病率也是非常重要的。 赭曲霉素(Ochratoxin)(见图)的产毒菌株有赭曲霉(Aspergiltus Ochratoxin)和硫色曲霉(A.sulphureus)等。赭曲霉素的污染范围较广,几乎可污染玉米、小麦等所有的谷物,而且从样品检测来看,国内外均有污染。赭曲霉素的急性毒性较强,对雏鸭的经口LD50仅为0.5 mg/kg体重,与黄曲霉素相当;对大鼠的经口LD50为20 mg/kg体重。赭曲霉素的致死原因是肝、肾的坏死性病变虽然已发现赭曲霉素具有致畸性,但到目前为止,未发现其具有致癌和致突变作用。在肝癌高发区的谷物中可分离出赭曲霉素,其与人类肝癌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二、岛青霉素和黄天精 稻谷在收获后如未及时脱粒干燥就堆放很容易引起发霉。发霉谷物脱粒后即形成“黄变米”或“沤黄米”,这主要是由于岛青霉(Penicillium.islandicum)污染所致。黄变米在我国南方、日本和其他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比较普遍。小鼠每天口服200 g受岛青霉污染的黄变米,大约一周可死于肝肥大;如果每天饲喂0.05 g黄变米,持 续两年可诱发肝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肝癌发病率和居民过多食用霉变的大米有关。吃黄变米的人会引起中毒(肝坏死和肝昏迷)和肝硬化。岛青霉除产生岛青霉素(Silanditoxin)外,还可产生环氯素(Cyclochlorotin)、黄天精(Luteoskyrin)和红天精(Erythroskyrin)等多种霉菌毒素(见图)。 岛青霉素和黄天精均有较强的致癌活性,其中黄天精的结构和黄曲霉素相似,毒性和致癌活性也与黄曲霉素相当。小鼠日服7 mg/kg体重的黄天精数周可导致其肝坏死,长期低剂量摄入可导致肝癌。环氯素为含氯环结构的肽类,对小鼠经口LD50为6.55 mg/kg体重,有很强的急性毒性。环氯素摄入后短时间内可引起小鼠肝的坏死性病变,小剂量长时间摄入可引起癌变。 黄变米中的霉菌毒素 第四节 细菌毒素

文档评论(0)

宝贝计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