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现代材料分析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4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大学现代材料分析技术

偏振度的测定 去偏振度 绝大多数的光谱只有两个基本参数,即频率和强度。但是拉曼光谱还有一个参数,即去偏振度。 激光是偏振光。一般有机化合物都是各向异性的。当激光与样品分子碰撞时,可散射出各种不同方向的偏振光,如图5-7所示。 微波炉和巧克力的渊源 非常巧合的是,微波的“烹饪功夫”首次被发现就与巧克力有关。 1939年,英国科学家们正在积极从事军用雷达微波能源的研究工作,并设计出了一种能够高效产生大功率微波能和磁控管。当时英德处于决战阶段,因此这种新产品无法在国内生产,只好寻求与美国合作,当时合作对象为专门制造电子管的雷声公司。美国科学家斯宾塞当时进入了该公司并很快晋升为新型电子管生产技术负责人。一个偶然的机会,斯宾塞在测试磁控管时,发现口袋中的巧克力棒融化了!于是,“微波炉”这个词在他脑海中闪现。经过近30年的研制以及不断改进,微波炉逐渐走入千家万户。 巧克力上的波长 我们知道,微波炉每秒产生24亿5千万次的超高频率,快速震荡炉中食物所含有的蛋白质、脂肪、水等成分的分子,使分子之间相互碰撞、挤压、摩擦,重新排列组合。简而言之,它是靠食物内部的摩擦生热原理来烹调的。 也即是我们在本章中学到的,分子吸收了微波的能量,产生剧烈的振动而致热。 由于巧克力棒静止不动地停留在微波炉里,微波持续地震荡相同的部位——即迅速变热并融化的地方。而相邻两个融化点之间的距离即是波长的一半,因为微波穿过巧克力块时是上下波动的。 将两个融化点之间的距离乘以2,即为一个完整的波长。 而微波和光波一样,它们都是以光速行驶的电磁波。 在你的炉子里,它们的频率为2450兆赫兹,这就意味着它们每秒钟上下跳跃的次数为24.5亿次。我们已经计算出它们的波长——经历完整的一轮波动所走过的距离。因此我们可以计算出这样的微波经历24.5亿次上升、下降所走过的长度, 也就是说,它们在一秒钟内所走过的长度。 这样,我们的数据就够了:如果你发现巧克力的融化点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那么用0.06×2×2.45×109将会得到2.94×108米/秒。这个结果与物理学家们用了半个世纪测出的结果及其相似。 第五章 激光拉曼光谱法 引言 拉曼光谱是一种散射光谱。拉曼光谱效应是1928年印度物理学家拉曼发现的。在三十年代,拉曼光谱曾是研究分子结构的主要手段,这是因为当时可见光分光技术和照相感光技术已经发展起来的原故。后来,随着实验内容的不断深入,拉曼光谱的弱点(主要是拉曼效应太弱)越来越突出。致使拉曼光谱的应用和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在四十年代以后,由于红外光谱的迅速发展,拉曼光谱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自1960年激光问世并将这种新型光源引入拉曼光谱之后,拉曼光谱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拉曼光谱基本原理 拉曼散射 用单色光照射透明样品时,光的绝大部分沿着入射光的方向透过,只有一小部分会被样品在各个方向上散射。用光谱仪测定散射光的光谱,发现有两种不同的散射现象,一种叫瑞利散射,另一种叫拉曼散射。 1. 瑞利散射 散射是光子与物质分子相互碰撞的结果。如果光子与样品分子发展弹性碰撞,即光子与分子之间没有能量交换,则光子的能量保持不变,散射光的频率与入射光频率相同,只是光子的方向发生改变,这种散射是弹性散射,通常文献上叫瑞利散射。 2. 拉曼散射 当光子与分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时,光子与分子之间发生能量交换,光子就把一部分能量给予分子,或者从分子获得一部分能量,光子的能量就会减少或增加。在瑞利散射线的两侧可观察到一系列低于或高于入射光频率的散射线,这就是拉曼散射。 图5-1给出产生拉曼散射和瑞利散射的示意图。 图中的hv0代表入射光子的能量,当入射光与处于稳定态的分子,譬如图中的E0或E1态分子相互碰撞时,分子的能量就会在瞬间提高到E0+hv0或E1+hv0,如果这两种能态不是分子本身所允许的稳定能级的话,则分子就会立刻回到低能态,同时散射出相应的能量(假如E0+hv0或E1+hv0是分子允许的能级,则入射光就被分子吸收)。 如果分子回到它原来的能级,则散射光的频率与入射光的频率相同,就得到瑞利线。 但是,如果分子不是回到原来的能级,而是到另一个能级,则得到的就是拉曼线。若分子原来是基态E0,与光子碰撞后到达较高的能级E1,则分子就获得的E1 – E0能量,而光子就损失这部分能量,散射光频率比入射光频率减小,在光谱上就出现红伴线,即斯托克斯线,其频率为 而当光子与处于激发态E1的分子碰撞后回到基态E0时,则分子就损失的E1–E0能量,光子就获得这部分能量,结果是散射光的频率比入射光的频率大,就出现紫伴线,即反斯托克斯线,其频率为 斯托克斯线或反斯托克斯线频率与入射光频率之差⊿ν,叫拉曼位移。对应的斯托克斯线和反斯托克斯线的拉曼位移相等。 谱线统称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