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不达米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索不达米亚

《埃努玛·埃利什》 是巴比伦的创世史诗,名字取于史诗起首句。“埃努玛·埃利什”是阿卡德语,可译作“天之高兮”或“当在最高之处时”。此史诗是由奥斯丁·亨利·莱亚德于1848年至1876年在尼尼微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的遗址(该处于伊拉克摩苏尔)发现;另外在基什及巴比伦亦可找到有关泥板。部分泥板残破不全。1876年,史诗由乔治·史密斯出版。 整篇史诗大约有一千行,以阿卡德语分别写于七块泥板上,每块泥板大约刻有125至165行。第五号泥板的大部分从未修复,但大体上整篇史诗几乎是完整的。第五号泥板的复制本已于萨尔坦(Sultantepe,古时的Huzirina)发现,该地接近土耳其城市尚勒乌尔法。 对于了解巴比伦尼亚人的世界观,《埃努玛·埃利什》是一部极为最重要的文献,当中描写了巴比伦主神马尔杜克的伟大事迹,以及众神创造人类以为他们服务的经过。然而,创作这篇史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阐明神学观点及神祇的族谱,而是提高马尔杜克的地位,令他成为凌驾于其他美索不达米亚神祇的主神。 自巴比伦尼亚至亚述都出现了《埃努玛·埃利什》的不同复制本。目前来自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的版本时间可追溯至公元前7世纪。 史诗记载创世前是一片混沌,由两位原始神阿勃祖(Abzu,一译“阿普苏”)与提阿玛特(一译“提马特”)统治。阿普苏与提阿玛特生下拉赫穆(Lahmu)及拉哈穆(Lahamu),然后他们又生下安沙尔(Anshar)和基沙尔(Kishar),二人生下安努(Anu),安努创造了众多神祇,他们玩乐时的噪音令提阿玛特及阿普苏非常烦厌,阿普苏本欲杀死这些年轻的神祇,但遭提阿玛特反对,侍侯他们的穆木(Mummu)则同意阿普苏的做法。于是,提阿玛特便向众神中最有力量的埃亚警告,埃亚使用魔法令阿普苏陷入昏迷,然后把他杀死,于是埃亚就成了众神之首。他与妻子达姆金娜(Damkina)诞下儿子马尔杜克。马尔杜克能驾驭尘暴及旋风,并撕开了提阿玛特的身体,导致仍在提阿玛特体内的众神不得安睡。 众神怂恿提阿玛特报复杀夫之仇。提阿玛特所集合的力量愈来愈大,部分神祇加入她的阵营,她创造了十一只怪物协助她取胜,同时又把金固提升为“最高主宰”,面对即将降临的危难,众神都无力应付。最终马尔杜克被选为对抗提阿玛特之人。他杀死提阿玛特之后,以她的身体创造世界。 于提阿玛特麾下的众神最初是被迫为其他神祇奴役的,当马尔杜克杀死金固,并以其鲜血创造人类时,他们亦获得自由,并建立巴比伦作为主神居住的地方。最后,诸神赋予马尔杜克王位,赐予他五十个称号。值得注意的是,马尔杜克的地位比恩利尔还要高,恩利尔于早期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神为众神之王的神祇。 尽管发掘出《埃努玛·埃利什》泥板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的历史仅可追溯至公元前1000年,但由于泥板所载的内容乃是从更古老的史诗所抄录下来,例如在加喜特王朝的第九位国王阿古姆二世的铭文中,似乎已显示出《埃努玛·埃利什》于公元前15世纪已经存在。而学者从史诗中对马尔杜克的描述跟汉摩拉比王朝铭文作出比较,并分析史诗中的语言后,认为《埃努玛·埃利什》约于古巴比伦王国后期,或加喜特时期写成,时间大约等于公元前15至前14世纪。饶宗颐亦大致赞同此看法。 古美索不达米亚人相信世界就如一块扁平的圆盘,被海水包围。人类可居住的土地是一整块大陆,从一个海洋飘到另一个海洋,淡水“阿普苏”(阿卡德语:aps?及engur),阿普苏为泉水、井水及河流提供水源,而且与海水交接。天空是在大地上的一块弧形的圆盘,边缘处与大地相接,而诸神就是居住在天空上。从圣经中线索可追溯,古代希伯来地区的地理与巴比伦时期是一样的:一块圆形的土地浮于淡水之上,四周由海水所包围,天空像圆盖一样覆掩著大地,可见二者对于创世的记载十分相似。 由于英译本将无中生有(ex nihilo)及三位一体等基督教概念加进旧约圣经中,所以在比较圣经与其他古代近东文献时一般难以显示二者相似之处。所以,创世记第一章的开首传统译作“起初,神创造天地。”,而希伯来语写成的创世记中第一章一至三节的内容可被视为描述创世前混沌的情况。 在《埃努玛·埃利什》及创世记中,创造世界都凭借神的圣言;《埃努玛·埃利什》形容创世前“天之高兮,既未有名。厚地之庳兮,亦未赋之以名”,而创世记中创世的每个阶段都是“神说:……”,依次创造出光、天空、旱地、光体、人类。在《埃努玛·埃利什》及创世记中,原始世界都是无形、空无一物的(“空虚混沌”,创世记一章二节),存在的只有在创世之前如水般的深渊(《埃努玛·埃利什》的提阿玛特与希伯来语“深渊”(tehom)一词同源,创世记第一章二节译为“渊面(黑暗)”)。另外,二者都认为天空有如一个反转的碗盘,由原始的水所创造,以分隔天地(创世记第一章六至七节;《埃努玛·埃利什》第四块泥板137-140行)。日与夜都后于光体被创造(创世记第一章五、八、十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