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水土流失形式.ppt
求职应注意的礼仪 求职时最礼貌的修饰是淡妆 面试时最关键的神情是郑重 无论站还是坐,不能摇动和抖动 对话时目光不能游弋不定 要控制小动作 不要为掩饰紧张情绪而散淡 最优雅的礼仪修养是体现自然 以一种修养面对两种结果 必须首先学会面对的一种结果----被拒绝 仍然感谢这次机会,因为被拒绝是面试后的两种结果之一。 被拒绝是招聘单位对我们综合考虑的结果,因为我们最关心的是自己什么地方与用人要求不一致,而不仅仅是面试中的表现。 不要欺骗自己,说“我本来就不想去”等等。 认真考虑是否有必要再做努力。 必须学会欣然面对的一种结果----被接纳 以具体的形式感谢招聘单位的接纳,如邮件、短信 考虑怎样使自己的知识能力更适应工作需要 把走进工作岗位当作职业生涯的重要的第一步,认真思考如何为以后的发展开好头。 Thank you 第二章 开发建设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形式 2.1 开发建设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工程建设和采矿活动破坏了下垫面植被、土壤、改变和重塑了地形地貌;同时,大量取水、用水和排水,破坏地下储水结构,不仅影响项目建设区本身的水文平衡,而且影响项目建设区周围区域的水文循环,导致水土资源的破坏和损失,造成区域水资源的匮乏、水环境及水质恶化,使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的土地生产力下降,给周围区域工农业及人民生活用水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1水资源破坏。工程建设活动造成的区域水量损失及水质污染,导致的区域水资源状况恶化。 2水资源系统的破坏。在水资源遭到破坏的同时,水循环所涉及的区域下垫面状况,如区域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地质构造及河道特征等,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与水资源破坏一起称作水资源系统的破坏。 2.1.1开发建设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开发建设活动主要是影响内陆水循环,特别是河川流域水文情势的变化。它是通过对河川流域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地质构造及河道特征等方面扰动、破坏、重塑实现的,属于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范畴。其影响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开发建设项目的附属设施建设(诸如修筑房屋、道路、停车场、机场及其附属建筑物),将使硬化不透水地面增加(即都市化现象),从而增加地表径流,减少水分下渗和地下水补给,是工程建设区和影响区的河川基流量减少、洪峰峰值和频率增大、河川枯水期和洪水期流量的变幅增大。 2 坡面地形变化,不合理的排水渠系或未设计排水渠系而随意排洪,可能加快坡面汇流,使河槽汇流历时缩短,洪峰出现时间提前,直接威胁工程建设区、影响区及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水工程建设对水循环、特别是对河川径流直接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调配,人为改变自然水循环。如蓄水工程是蓄水区域变成了水面,拦截了径流,减少下游水量,增加了水面蒸发,并且使库区周围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渍化,这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平原区尤为严重。例如:规模宏大的南水北调工程等。 4 采煤工程对水资源循环的影响一般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采煤初期,矿井涌水主要来自煤层自身和疏干上层潜水,影响范围较小。 第二阶段是随着采空范围的增大,上覆山岩土破裂塌陷,煤层以上含水层地下水、坡面径流及河道水流沿着塌裂区下渗补给矿井的水量,也不断增加,矿井涌水量越来越多。 第三阶段是采空范围达到一定程度后,疏干补给、地表径流入渗补给以及其他补给显著增加,形成整个开采过程的涌水高峰,地表径流明显减少,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导致泉水断流。 此外,采煤工程周期长,人员多、配套建设规模大,引发区域用水紧张、超采情况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水循环,破坏了地下水补给与供需的动态平衡,出现大量的地下位降落漏斗。 2.1.2开发建设活动对地表水环境的破坏 表现在:地表水的损失——主要由于硬化地面流失和渗漏损失。 这种对地表水环境的破坏,不仅影响项目建设区和影响区的工农业及人民生活用水,而且导致区域内土地生产力下降和生态环境恶化。 2.1.3开发建设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破坏 表现在:地下水损失——主要由于地下水疏干损失和渗漏损失。 2.1.4工业建设区水污染及其危害 一、水污染的含义 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该法于2008年2月28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2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二、水污染的类型 1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 2 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3 污染物来源主要有:(1)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2)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3)大量使用化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