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重点.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遗传学重点

第一单元 绪论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行为的生物学分支学科,既阐释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也揭示遗传变异的机制和规律。 遗传:生物在世代繁衍中产生其同类生物的现象称为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不同生物个体之间、不同生物类型之间、不同物种之间总是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定差异,这种生物体之间的差异成为变异。(个体之间的差异) 研究对象: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植物和动物以及人类 研究任务:(1).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 表现规律; (2).探索:遗传和变异原因 ? 物质基础; (3).指导:动植物和微生物育种 ? 提高医学水平。 建立:1866年奥地利学者孟德尔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一文,提出了遗传因子理论,总结出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建立和开始发展。 奠基人:孟德尔 发展阶段: 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物种起源》提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承认获得性遗传,提出“泛生论” 魏斯曼:种质连续论、否定后天获得性遗传  个体遗传学向细胞遗传学过渡时期(1910之前)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1866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提出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提出“遗传因子”  细胞遗传学时期(1910 ~ 1939) 约翰生:提出“基因”的概念 鲍维里和萨顿:遗传因子的行为和染色体行为呈平行关系 贝特生:创造“遗传学” 詹森斯: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是呈交叉现象 摩尔根:“性状连锁遗传规律”,“基因学说” 穆勒、斯特德勒:X射线诱变  数量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的诞生(1930 ~ 1932年) 费希尔:方差分析,数量遗传学奠基(选择题)  从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过渡时期(1940 ~ 1952年) 比德尔:基因决定着蛋白质合成 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 赫尔希:同位素示踪法噬菌体感染细菌  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现在) 沃森、克里克:DNA双螺旋 雅各布、莫诺:大肠杆菌的操纵子学说 克里克:中心法则 第二单元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染色体重要性: (1).几乎所有生物细胞中均存在染色体; (2).真核生物染色体均有其特定的形态特征,在细胞分裂   的中期和早后期最为明显和典型; (3).中期染色体分散排列在赤道板上,故通常以这个时期   进行染色体形态的识别和研究。 染色体形态:(简答题) .组成:着丝粒、长臂和短臂; (2).着丝点对于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向两极牵引具有决定性作用; (3).次缢痕、随体是识别特定染色体的重要标志; (4).某些次缢痕具有组成核仁的特殊功能。  染色体分类: 染色体大小: 高等植物:单子叶>双子叶 ;玉米、小麦、大麦和黑麦 >水稻;动物染色体一般较大 染色体数目: 普通小麦(2n=42)六倍体、大麦(2n=14)、水稻(2n=24)、牡丹(2n=20)、番茄(2n=24)、草棉(2n=26)、中棉(2n=26)、陆地棉(2n=52)、海岛棉(2n=52)、果蝇(2n=8)、人类(2n=46) 染色体数目最少的动物:蚂蚁2n=2 植物:雏菊2n=4 ;最多植物:棕榈2n=596 染色体类别: 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这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同一个着丝点(即同一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经过原来一条染色体复制得到,因此完全相同。 二分体:减数分裂的结果通常是由一个母细胞产生四个子细胞(四分体),但是由于退化现象等原因,有时只产生两个子细胞,此称为二分体或退化二分体。等于二分染色体。 四分体:减数分裂的结果通常是由一个母细胞产生四个子细胞 是在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的前期,两条已经自我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 核型分析:(论述题、简答题) 定义: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着丝粒的位置)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就称为核型。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体细胞的核型一般可代表该个体的核型。将待测细胞的核型进行染色体数目、形态特性的分析,确定其是否与正常核型完全一致,称为核型分析。 作用: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物种演化、分类以及染色体结构、形态与功能之间关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经行核型分析后,可以根据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来判断生物的病因,比如是由于缺少了什么样的基因才导致的这种疾病。 还可根据单个碱基的差异,精确判断染色体DNA链中的基因突变。 核型分析方法:(简答题) 核型研究所用的材料或是自然条件下活体中正在旺盛分裂的细胞(如植物的根尖、嫩叶、茎尖等细胞,以及动物的胚胎细胞、骨髓细胞、睾丸中的精原细胞等)或是离体培养的旺盛分裂的细胞。植物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