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单元古代中学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张)课件.ppt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单元古代中学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张)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单元古代中学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张)课件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本课由一首《好了歌》导入,把学生直接引入本课的主题;接着从本课子目入手,以表格预习的形式展现,逐一引导学生掌握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史实,并认识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而对于选官制度的讲解,主要以思维导图的形式,通过关键信息的提示,与学生进行互动,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在解决本课重点“中央与地方、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时,通过表格展示每个朝代的政治制度,从而认识其影响,也有利于知识的纵向对比,逐步深化认识并理解本课内容;此外,利用情境材料与地图信息创设问题,与学生展开互动,明确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减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的趋势;而在解决本课的难点“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时,主要通过教师总结,明确各个阶段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史实,引导学生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不断的强化。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列举汉、唐、元三朝中央机构变化的史实。 (2)了解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 (3)了解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4)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5)体会国家管理的政治智慧。 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 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 皇帝为什么而愁? 一、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选官制度演变 (解决人事任免的问题) 阅读教材P12第一目,完成下列表格。 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 朝代 地方制度 对中央集权的影响 结论 西汉 汉初: 武帝: 唐 宋 元 郡国并行制 推恩令 加强中央集权 削弱中央权力 节度使,发展为藩镇割据 削弱中央集权 军事:收兵权建禁军 政治:派文官设通判 经济:掌控地方赋税 加强中央集权; 但导致三冗,积贫积弱 行省制、宣慰司、宣政院辖地 加强中央集权,重大变革,省制开端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与地方矛盾) 介绍郡国并行制及带来的后果,最终废除 /edu/ppt/ppt_playVideo.action?mediaVo.resId=55b1dfbeaf50daf8ef8998e2 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1)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官吏的任免原则的发展,由宗法血缘关系世袭到皇帝任免,这是历史的进步。 (2)由郡县制到行省的变化,主要反映行政区划的发展,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 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 阅读教材P14第二目,完成下列表格。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皇权与相权矛盾) 从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 朝代 中央官制 对君主专制的影响 结论 西汉 汉初: 武帝: 隋唐 宋 元 丞相位高权重 重用侍从、秘书 加强皇权 威胁皇权 三省六部制 (相权一分为三) 加强皇权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相权一分为三) 加强皇权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 (相权反弹)威胁皇权 趋势: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 皇帝的烦恼?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阅读教材P14-15第三目,补充完整图表。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人事的任免) 方式:世袭 方式:地方推荐 方式:品评官评定 方式:分科考试 演变趋势: (1)选拔方式:由举荐到考试,趋向严密、科学。 (2)选拔标准:由门第到才学,趋向公平、公正。 (3)选官权:从地方收归中央,反映了中央集权。   科举的直接结果,是选拔出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就整体而言……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另一个优点是十分明确地把文化水准看作选择行政官吏的首要条件。……由于做了书生才能做官……客观上拓宽了社会的文明面。 ——余秋雨《十万进士》 意义:1.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

文档评论(0)

宝贝计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