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法制史(网络)概要
中国法制史 主讲人 马建红 Email:jianhong@ 安徽砀山房产局长遭前妻与儿子举报贪腐 2010年,大年初一,(安徽)砀山县一些单位和居民收到了一封实名举报信,举报该县房产局局长刘某有“贪污受贿、嫖娼”等行为。令人惊讶的是,这封举报信竟出自这名局长的前妻张某和17岁的儿子小刘。 儿子写举报信告父亲 昨天,在砀山县城,小刘向记者出示了举报父亲刘某的“检举控告信”,信上用大号黑体字写着刘某“贪污、受贿、嫖娼,利用职权变卖国有资产大把捞钱……”,举报信中还称刘某“虚伪、阴毒、卑鄙”,用词十分严厉。在信的下方,赫然署着小刘和母亲的名字。 “这封举报信,我沿街散发到居民家和政府部门,已经发出去100多封。”小刘说,这封举报信是他和母亲大年初一写的,后来由他在砀山县城四处发放。 不仅如此,小刘随后又将这封举报信以《宁跟要饭的母亲,不跟当官的爹》为题,上传到中安在线论坛,迅速被天涯等国内知名论坛转载,引起了网民的热议。 “举报迫不得已” 记者:你们为什么要检举控告他? 张某:他做得太过分了。我的家庭就像是一个企业,是我们一起经营起来的,以前家里条件一般,现在条件好了,好比一个企业做强了,可是这时候他却要踹开我,我心里感到很不平衡,好像自己被骗了。之前,我也曾告诉他如果做得过分,我就要举报,可他却很嚣张说,“你们告不倒我。 ”这次矛盾激化了,我们迫不得已这样做了。 小刘:我也是逼不得已,是他对我母亲和家庭太无情了。我只希望有个和睦的家,但是他却把我们逼到了这一步。 2011年1月 爆发于去年年初的砀山亲子举报案有了最新进展。记者从砀山县人民法院获悉,法院昨日对砀山县原房产局长刘江辉贪污腐败一案进行了宣判,被告人刘江辉犯贪污罪、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判有期徒刑19年零6个月,剥夺政治权利3年,没收个人财产30万元。宣判完毕后,刘江辉表示对判决不服,将提起上诉。 前妻认为判重了 “法院明显判重了,他并没有贪污这么多,有些只是合理的房屋买卖。” 前妻举报丈夫,但当丈夫真要被判刑时,前妻却开始帮起丈夫来。张彦英告诉记者,一审前,她一直和律师、法院等联系,如何能够让丈夫判轻点,如何将一些事情往自己身上揽,她还告诉法院,“有些事和丈夫无关”。 张彦英还特地告诉记者,最开始以她儿子名义发的“宁跟讨饭的娘,不跟当官的爹”的网帖,并不关她儿子的事情,希望大家不要指责她儿子,要指责就指责她。 刘江辉一审被判刑后,张玉荣立即向媒体表示,“法院不应该从重判决”,她“感觉不到胜利者的滋味,相反我觉得当时的自己很卑鄙,是个坏女人”。 二审判决结果: 7月27日,安徽省宿州市中级法院对该省砀山县房地产管理局原局长刘江辉贪污、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作出了维持一审判决的终审判决。 有的媒体赞扬张玉荣母子“大义灭亲”的正义之举;有些网民则对“亲情反腐”提出质疑,认为张玉荣母子举报刘江辉只是出于报复、泄私愤,并非为了揭露犯罪,更谈不上“大义灭亲”;还有网民表达的是对张玉荣母子行为的指责。 一家主流媒体把砀山“家庭反腐”称之为“人伦之殇”,借用伦理学、法学专家之口,引经据典地提倡“亲亲相隐”。其中一位专家说,纵容、鼓励或迫使嫌犯的至亲作证、告发、检举,对眼下办理具体案件当然是有好处的,但却有长远的、深刻的危害——可能会伤害作为人类社会和谐秩序第一基础的伦理亲情。 亲亲相隐:回归人伦与人性 /s/blog_4ac7dd4f0100u4hz.html 古代有关的规定 汉代“亲亲得相首匿”: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而且可以减免刑罚。 “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同居相隐不为罪 唐律《名例律》规定:“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父,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即泄露其事及擿语消息,亦不坐。”当然,若犯谋反、谋大逆、谋叛罪时不得相为隐,不用相隐之律。 清末修律中“干名犯义”条的存废问题 明清律中子孙控告祖父母、父母的行为为“干名犯义”,属十恶之条。 礼教派认为“中国素重纲常,故于干名犯义之条,立法特为严重”,应在新刑律中有所反映。 关于子孙卑幼能否对尊长行使正当防卫的问题等。 孔子:父子相隐 《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伦理法的特征 中国古代法以礼为原则,强调维护纲纪伦常,根据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亲属尊卑确定社会等级及行为规范。 三纲为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均有体现。 伦理法的特点使行为人之间的关系成为罪与非罪、罪轻罪重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