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思想史17·葛洪.ppt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社会思想史17·葛洪.ppt

中国社会思想史 第十七章:葛洪的社会思想 一、魏晋南北朝的道教改革 东晋与北方的十六国相对应,实际已进入南北分离时代。北朝佛教发展同时,首先是南朝,道教也在从民间到官府到朝廷的发展之中。 天平经体现的是民间思想,早期道教是民间组织。譬如于吉在朝廷和官府之中已经有许多信徒,但主要是宦官和士兵,也说明早期道教的民间性和底层性质。 门阀士族的大量南迁,使传统思想文化更多地保存和发展于南朝。魏晋以后的玄学及其对儒家思想的冲击,为道教进入上层社会,进入士大夫阶层铺平了道路。玄学的无名无为思想,清谈风气,名士中的服食“金石散”的时俗,炼丹炼金相信神仙也成时尚,譬如嵇康的“养生论”。“魏晋风度”也是金丹道教形成的背景之一。 任继愈先生的《中国道教史》强调神仙方士左慈、葛玄丹鼎系列及阴长生、鲍玄符箓系列与葛洪的渊源关系,认为东晋南朝的道教改革,从葛洪到陶弘景止。外部表现是与佛教的对立辩争到混融,内部表现是排除原始巫教的鬼道性质转向“仙道”。北朝寇谦之的改革是重建天师道,建立道官制度和戒律、轨仪制度。 二、外儒内道 金丹道教的主要内容是内修、外养和行善。葛洪的特征在于内修外养,内修的胎息、辟谷和房中术,外养的炼丹服药,源自神仙术,是后世道士的传统。同时,葛洪道教的“脱俗”和“行善”的思想及其行为要求,体现其与儒家正统相适应的一面。 道本儒末:道教社会是神仙主宰的社会,神人是等同的,相互摹写的。葛洪描写的社会,是以“礼”为基本原则设立的等级社会,人间如此神仙也是如此。 援儒入道:承认、主张儒家的礼制,维持礼、法、神的等级社会。而且对一切违背“礼”制的行为都主张用“刑罚”来控制惩处,甚至要求恢复肉刑。 出处不二:当时对佛教的批判,“无君无父”是焦点之一。葛洪提出“处世”说,最能体现外儒内道,也成为中国的道教传统。 三、儒、法、道并用 儒家的礼制,在葛洪思想中主要是制度是结构,社会控制是“法、道并用”。 刑为仁佐:肯定礼制的合理,否定教化的控制功能,强调刑法的作用。所以说是“法家”思想。魏晋的社会动乱,统治者倚仗刑法甚至残酷杀戮是常见现象。葛洪的肉刑重于死刑的论述,更加重要的是为了论证鬼神恐吓以实现思想控制。 神道设教:儒家的“积善余庆”是抽象的泛天命观,其实是伦理道德;民间的因果报应是形象具体的鬼神观;葛洪结合二者,更加倾向于后者的具体鬼神。因此,功能不仅在于完善道教吸引信众,还在于阐释其社会控制作用,以取得统治者重视和上层社会的认同。 四、诘鲍 无君论:无君是思潮,阮籍思想有无君倾向,陶渊明的隐者思想也是无君表现,鲍敬言只是代表。无君从否定天命论开始,特别强调君主的产生是强者凌弱的结果,其违背人民意愿,是社会之害。因此,理想社会是“无君无臣”的自然社会。 有君论:有君是传统,葛洪首先提出君主的受天命而“作”,指考工记·作篇里的文化英雄、帝王;其次是“止争”防止以强凌弱;因此需要“尊君卑臣、强干弱枝”。 变迁思想:荀子的变迁、韩非的法后王,与之有渊源关系。论证从对后古薄今的批判开始,重点是阐明今胜于昔,提出人类历史的不断进步。也反映出葛洪的入世,反映出葛洪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向往。 五、社会风俗批判 魏晋时期的社会风气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例,特别是西晋司马炎的“太康之治”,大动荡中的短暂繁荣。而门阀世族们奢侈成风,譬如王恺、石崇斗富。尤其是在“任自然”的倡导之下,今天依然作为个性解放的范例。政治、思想、文化无不如此,一派末世气象。相应的忧虑和批评,当时就十分常见,后世更多。 清简礼制:繁琐近乎苛刻的礼仪,另一面是奢侈的享乐追求,二者其实有相同点,就是脱离了真正的目的和实际作用。这是葛洪批评的重点,也是清简的目的。 纵欲批判:引入老、庄思想以补充周公、孔子的不足,甚至是纠正经学的偏差,应该是何晏、王弼式的“清谈讲道”,不能只是放浪形骸。 体现的还是儒、道的综合,也可看到道教理论变化。 * *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