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贸易理论第六贸易与发展的理论与讲解
第六章 贸易与发展的理论与战略 汪素芹 本章讲授重点 贸易动态利益 保护贸易理论 贸易发展战略 本章承接了前面章节的内容,但较前大大扩展。在方法上主要采用动态的分析方法,分析对外贸易对一国国际经济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产业内分工理论(贸易新理论)、保护贸易理论。 第一节 贸易动态利益学说 一、关于对外贸易是“剩余产品的出路”学说 斯密提出,一国的剩余产品,不进行贸易,不输出,则没有价值,或价值不能实现。 近代经济学家从微观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资源利用缺乏效率的问题: (1) X—低效率(生产要素未得到充分利用); (2)配置低效率。资源充分利用,但生产的产品集中于低层次,造成低层次产品供给过剩和高层次产品供给不足。 这两种情况都可以通过国际贸易解决。 二、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学说 (一)该学说的提出背景 (二)对外贸易的动态利益 出口扩大的动态利益: 规模经济利益 乘数效果 增加就业 进口能力提高 促进资本流动加速 (三)这一学说的适用性 20世纪初的不适用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重新流行 20世纪90年代的挑战 思考: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产业内贸易学说 克鲁格曼( Paul R. Krugman, 1953~ ) 美国经济学家,早年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先后在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199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现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 主要成就 突破了传统经济理论中的国际贸易理论,对战后大量出现的工业国和同行业之间的贸易作出了解释,分析了国际贸易中的寡头竞争行为,为战略性的贸易政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代表作:《工业国家间贸易的新理论》、 《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 、《国际经济学》(现已出版第五版)。 (一)新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战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需要从理论上予以解释和说明。 1.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的比重迅速上升。在世界出口总额中,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一直在上升,其中技术密集度更高的工程产品,如汽车、飞机、科学仪器、 电子产品和其他机械产品出口上升更为迅速,占总出口的比重由1963年的27.0%上升到1987年的39.0%。 2.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在5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约占世界贸易总量的40%,大部分贸易是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到60年代以后,这种格局发生变化,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部分。 3.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增长。产业间分工决定了贸易主要是在产业间进行,到80年代末,工业国产业内贸易占总贸易的比重高达60%,并呈不断发展之势。 四、普莱维什的“中心---外围”说 阿根庭经济学家---普莱维什,主要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及经济发展问题。他认为:世界经济体系由中心体系、外围体系两个部分,用图示表述如下 : 第二节 保护贸易理论 一、保护贸易理论 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 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工业(幼稚工业)刚起步时,若实行自由贸易,必然会在竞争中失败。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措施,限制国外同类产品的进入,以保护幼稚工业的发展,等幼稚工业成熟后,取消保护,进行自由竞争。 保护贸易理论的提出 1791年由美国独立后首任财政部长汉米尔顿在其《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提出。他认为发展制造业对美国尤为重要,能带来诸多好处。美国政府部门采用其观点,对贸易采取采取“奖出限入”政策,使得美国工业得到很快发展,在1913年工业总产值及贸易超过英国。 二、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李斯特(List, F. 1789~1846) 德国经济学家,保护贸易论倡导者。生于南德符腾堡州卢林根据镇的一个鞋匠家庭。曾任蒂宾根(Tubingen)大学行政学教授。因鼓吹德国统一,废除多邦关卡,不容于当局,被迫辞职。后主持德国工商同盟工作,被选为州议会议员。因提出改革方案受迫害,被判处10个月监禁。 1825年赴美,任当地德文报纸主笔,1830年入美籍,曾任美驻来比锡、汉堡领事。后返回德国继续致力于振兴国家的事业。1834年以普鲁士为中心的关税同盟成立,在封建势力控制下,依然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李斯特已无法进行政策活动,特赴巴黎从事写作,1846年赴英,鼓吹保护贸易。 因病返德,生活潦倒,身心憔悴,最后开枪自杀。 主要代表作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The National System of Pol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