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文文实词复习1(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大纲要求:古代诗文阅读 1、识记 A 默写古代诗文(指定篇目见附录)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8个)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什么是文言常见实词? 一般地说,凡是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的古今词义不同的字均可算是文言常用实词。高中语文课本所列文言常用实词表共列了360个文言实词(准确数字为248个)。中学生起码要掌握的至少为120个。 二、文言常用实词的特点 单音性—— 单音词(江、山)占绝大多数,双音词主要是联绵词、叠音词、 象声词、偏 义复词以及外来词,为数不多。 多义性 —— 与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原则上是一样的,但现代汉语用几个不 同的词来表达的意义,在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一 词多义) 近义性 —— 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古代汉语中可能分得很细,形成 一系列近义词,如关于看的动词有20多个;马的名词也有20 个以上。 活用性 —— 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用作其他词类,名词可用作动词、 副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又可以活用为名词,又有使动、意动 等特殊的动宾处置关系。(词类活用) 通假性 —— 用语音相同,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这在今天看来类似于写错别 字,但在古人是一种习惯。(通假字)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三、考点理解: 一是“常见实词”。 这是考查的范围。 从出现频率:指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248、150); 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实词。(课文中常用、意义上有联系) 二是“在文中的含义”。 “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 但是,根据长沙高考研讨会的情况和往年高考的情况,我们要注意的是:考查的文言实词属于大纲规定的150个实词,但并不受其中的约束;在中学教材中能找到影子,但不一定出现。所谓的“常用”即古文献中常用,现代词语中常见。如2009年考查的季、零、介、奔。 综合以上观点:本考点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知识积累),又是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能力)。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四、高考例题 2007年高考北京卷第6题: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弗能正也 正:正确 ? B.死不还踵 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 ? C.上唱而民和 唱:倡导 ? D.察其党与 察:仔细看 ? 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的理解。解释不正确的是A项,A项的“正”应该是一个使动用法:使……正。B项的“踵”,在《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有“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一句;C项的“唱”,可以从结构上的对应和上下文语境去分析 ;D项的“察”,《石钟山记》一文中“徐而察之”用法就和此处相同。所以复习文言文要以课本为重点,对课文中出现的常用实词的意义要掌握,尤其要掌握与现代汉语意思上有差别的词的意义,否则就容易误解词义。试题所选的四个词语,都是在高中教材中出现过的,仍然是在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例5 、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例6 、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例7 、忧懈怠, 则思慎始而敬终 例8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例9 、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分 析: 腰:与“带”位置相当,腰里佩着; 罢:与“苦”位置相当,通“疲”,疲乏,疲劳; 慎:与“敬”位置相当,谨慎; 奔:与“箭”位置相当,奔马; 穰岁:与“饥岁”位置相当,丰年; 例1、“信义著于四海” ( “信义” 作主语,可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 例2、“烟波微茫信难求。” (状语,确实,的确) 例3、“今以蒋氏观之,犹信。”《捕蛇者说》 (谓语,是真的) 例4、“楚王贪而信张仪。” (谓语,轻信) 例5、“辍耕之垄上” (“之” 后接表地点的“垄上”,很明显,“之”在这里只

文档评论(0)

wu96658427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