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机能不全及黄疸第一节解说.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八章 肝功能不全及黄疸 —— 李佳佳 姜宁 王佳琪 金燕 孙可心 正常肝脏 第一节 肝功能不全 如果肝脏遭受严重的或广泛的损害和代偿能力减弱时,出现明显物质代谢障碍、解毒功能降低、胆汁形成和排泄障碍等肝功能异常,出现黄疸、出血、继发感染、肾功能障碍、严重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临床病理综合症,称此为肝功能不全。 严重的肝机能损害,引起机体各器官机能紊乱,特别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肝性昏迷,或肝性脑病时),称此为肝机能衰竭。 一.肝功能不全的原因 感染 中毒 血液循环障碍 胆道阻塞 营养性因素 肿瘤 免疫性因素 遗传 1.感染 鸡弯杆菌性肝炎 幼鸭病毒性肝炎 犬传染性肝炎 绵羊黑疫(B型诺维氏梭菌)的传染性坏死性肝炎 马血清性肝炎 牛、羊的裂谷热及马传染性脑脊髓炎、急性马传染性贫血等。 人病毒性肝炎 马圆形线虫的幼虫侵入肝脏,早期肝坏死,后期砂粒肝 猪囊尾蚴、棘球蚴,兔球虫,牛羊肝片吸虫等侵入肝脏,引起肝坏死。 钩端螺旋体病、弓形虫病和嗜血支原体病等引起的严重肝病变。 2.中毒性因素 各种原因引起的内源性或外源性中毒,均可引起肝实质细胞损害。如霉败饲料、毒草、化学农药和驱虫药(包括四氯化碳、磷、砷、锑剂等),均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和坏死。 3.血液循环障碍 如慢性肝淤血、慢性心功能不全时,由于肝脏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和缺氧,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以及间质增生,以致形成肝硬变。 4.胆道阻塞 长期胆道阻塞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继发纤维组织增生和肝功能障碍。如胆道结石、肿瘤、胆道寄生虫(如牛、羊肝片吸虫、猪蛔虫)寄生等。 5.营养性因素 某些营养物质缺乏,可引起肝脏病变。如饲料中缺乏胱氨酸、硒、维生素E时,肝脏常发生急性灶性坏死。 饲料中缺乏胆碱、蛋氨酸、胰抗脂肝因子等物质时,脂肪在肝内磷酸化形成磷脂发生障碍,脂肪从肝脏移出受阻,致使脂肪在肝内蓄积(脂肪肝),进而可继发结缔组织增生和肝硬变。 6.肿瘤 肝脏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则可引起肝功能不全。 7.免疫性因素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 肝细胞自分泌和旁分泌很多炎症性细胞因子,激活T细胞。 8.遗传 肝脏豆状核变性和原发性血色病。 肝脏通过糖原合成和分解及糖异生等作用,使肝糖原和血糖之间保持动态平衡,血糖维持在一定水平。肝功能不全时,糖原合成、糖异生及糖原贮存量均减少,故空腹时血糖含量降低。 肝功能不全时,由于肝脏从乳酸、蛋白质、脂类等合成糖原过程发生障碍,血内乳酸、脂类含量皆增高。当血糖过低时,脑组织能量供应不足,出现昏迷。 免疫球蛋白外,其他蛋白均由肝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合成,其中包括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α-及β-球蛋白大部分、一部分凝血因子(V、Ⅶ、IX、X)以及某些载体蛋白等。 肝功能不全时,血浆中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有关凝血因子等含量减少。 除营养不良、代谢亢进和蛋白质丧失性疾病(如肾病、烧伤等)外,血浆白蛋白减少是肝功能不全的一个特征。 肝脏功能不全时,由于氨基酸脱氨过程障碍,相应氨基酸在血及尿内含量增高,呈现氨基酸血症或尿症。 尿素合成发生障碍,尿素在血及尿中含量减少,而血氨含量增高。血氨增高是引起肝性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3、脂质代谢障碍 肝功能不全时,大量贮脂被动用,出现脂血症。酮体生成增多,以致超过肝外组织对酮体的利用率,故可出现酮血症或酮尿。 肝功能不全伴有抗脂肝因子(胆碱、蛋氨酸等)缺乏或不足时,脂肪在肝内形成磷脂发生障碍,促使脂肪在肝内积聚,形成脂肪肝。 肝脏功能障碍时,胆固醇合成及其酯化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弱,但胆固醇酯化障碍程度比较显著,因此,血液中酯型胆固醇含量明显减少,胆固醇酯/总胆固醇值降低。而在胆道阻塞(不伴有肝细胞损害)时,由于胆固醇由胆汁排出受阻,血浆中胆固醇总量升高(高胆固醇血症)。 4、酶活性的改变 第一类是细胞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正常时他们在血中活性不高,当肝细胞损害时相关酶活性升高。 如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精氨酸酶、谷氨酸脱氢酶、山梨醇脱氢酶、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 第二类是由肝细胞合成并分泌到血中,正常时它们在血中的活性较高,而肝细胞损害时这类酶生成减少。 凝血酶原、胆碱酯酶等。 第三类与胆汁排泌有关的酶,胆道阻塞时,活性增高。 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5-核苷酸酶。 5、维生素代谢改变 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 ; 维生素A、K、B1和维生素 B12 等贮存、转化或利用发生障碍。

文档评论(0)

ss558633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