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报告纹理特征提取贝叶斯决策线性判别资料.doc

模式识别报告纹理特征提取贝叶斯决策线性判别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模式识别报告纹理特征提取贝叶斯决策线性判别资料

目录 实验一 纹理特征提取 2 一、 实验目的 2 二、 实验软件 2 三、 算法原理 2 3.1 灰度共生矩阵 2 四、 实验结果 4 4.1 实验代码 4 4.2 结果分析 6 实验二 贝叶斯决策理论 7 一、实验目的 7 二、 实验软件 7 三、 算法原理 7 实验三 线性判别函数 7 一、 实验目的 7 二、 实验软件 7 三、算法原理 7 实验一 纹理特征提取 实验目的 通过编程计算灰度共生矩阵来实现纹理特征的提取方法。 实验软件 Matlab 算法原理 1.3.1 灰度共生矩阵 灰度共生矩阵是像素距离和角度的矩阵函数,它通过计算图像中一定距离和一定方向的两点灰度之间的相关性,来反映图像在方向、间隔、变化幅度及快慢上的综合信息。 取图像(N×N)中任意一点 (x,y)及偏离它的另一点 (x+a,y+b),设该点对的灰度值为 (g1,g2)。令点(x,y) 在整个画面上移动,则会得到各种 (g1,g2)值,设灰度值的级数为 k,则(g1,g2) 的组合共有 k 的平方种。对于整个画面,统计出每一种 (g1,g2)值出现的次数,然后排列成一个方阵,再用(g1,g2) 出现的总次数将它们归一化为出现的概率P(g1,g2) ,这样的方阵称为灰度共生矩阵。距离差分值(a,b) 取不同的数值组合,可以得到不同情况下的联合概率矩阵。(a,b) 取值要根据纹理周期分布的特性来选择,对于较细的纹理,选取(1,0)、(1,1)、(2,0)等小的差分值。当 a=1,b=0时,像素对是水平的,即0度扫描;当a=0,b=1 时,像素对是垂直的,即90度扫描;当 a=1,b=1时,像素对是右对角线的,即45度扫描;当 a=-1,b=1时,像素对是左对角线,即135度扫描。这样,两个象素灰度级同时发生的概率,就将 (x,y)的空间坐标转化为“灰度对” (g1,g2)的描述,形成了灰度共生矩阵。 实验中对灰度共生矩阵进行了如下的归一化: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 (1)能量:是灰度共生矩阵元素值的平方和,所以也称能量,反映了图像灰度分布均匀程度和纹理粗细度。如果共生矩阵的所有值均相等,则ASM值小;相反, 如果其中一些值大而其它值小,则ASM值大。当共生矩阵中元素集中分布时,此时ASM值大。ASM值大表明一种较均一和规则变化的纹理模式。 (2)对比度:反映了图像的清晰度和纹理沟纹深浅的程度。纹理沟纹越深,其对比度越大,视觉效果越清晰;反之,对比度小,则沟纹浅,效果模糊。灰度差即对比度大的象素对越多,这个值越大。灰度公生矩阵中远离对角线的元素值越大,CON越大。 (3)相关:它度量空间灰度共生矩阵元素在行或列方向上的相似程度,因此,相关值大小反映了图像中局部灰度相关性。当矩阵元素值均匀相等时,相关值就大; 相反,如果矩阵像元值相差很大则相关值小。如果图像中有水平方向纹理,则水平方向矩阵的COR大于其余矩阵的COR值。 (4)熵:是图像所具有的信息量的度量,纹理信息也属于图像的信息,是一个随机性的度量,当共生矩阵中所有元素有最大的随机性、空间共生矩阵中所有值几乎相等时,共生矩阵中元素分散分布时,熵较大。它表示了图像中纹理的非均匀程度或复杂程度。 (5)角二阶矩(Second order angular moment ):主对角方向元素值。 (6)方差: 实验结果 1.4.1 实验代码 for i=1:GrayLayers for j=1:GrayLayers %角二阶矩 SeAngH=SeAngH+(pMatrixH(i,j))^2; SeAngRD=SeAngRD+(pMatrixRD(i,j))^2; SeAngV=SeAngV+(pMatrixV(i,j))^2; SeAngLD=SeAngLD+(pMatrixLD(i,j))^2; %对比度 ContrastH=ContrastH+(i-j)^2*pMatrixH(i,j); ContrastRD=ContrastRD+(i-j)^2*pMatrixRD(i,j); ContrastV=ContrastV+(i-j)^2*pMatrixV(i,j); ContrastLD=ContrastLD+(i-j)^2*pMatrixLD(i,j); %反差分矩 InDifH=InDifH+pMatrixH(i,j)/(1+(i-j)^2); InDifRD=InDifRD+pMatrixRD(i,j)/(1+(i-j)^2); InDifV=InDifV+pMatrix

文档评论(0)

11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