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朱永胜讲课.ppt

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朱永胜讲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真题展示 1、(2013·山东文综·1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答案】C 2、(2011·天津文综·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C 3、(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T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答案】C 5、(2011·海南单科·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答案】B 6、(2010·海南单科·7)“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答案】D 7、(2008·广东单科·3)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 【答案】C 8、(2007·北京文综·14)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答案】D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理解宋明理学是对程朱理学批判继续和发展,思想史有自身的发展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理解“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1.识记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2.理解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形成的背景。 3.评价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谁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你对这种说法怎么看? 如果你是古代人,你敢挑战孔孟权威吗?敢批判程朱理学吗 理学的危害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1723—1777) 1.尊卑等级 2.重男轻女3.因循守旧 4.重礼轻法5.王阳明以后理学空谈心性,不问世事 批判 明末农民起义 八股取士,考场举子为入官场不惜煞费苦心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 考场作弊工具:小抄本 “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转他郡粟给老幼,自桐江,自饶河,自宣池者,舰相接肩相摩也。……中人之家,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 ——《天下郡国利病书》 (意大利)利玛窦于1584年制作的世界地图被明清统治者藏在书库里,一放就是250多年,无人问津。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背景。 1.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经济: 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3.思想: 程朱理学、八股取士,因循守旧,束缚思想; “西学东渐”,近代科学传入,开阔了人们眼界。 一、探源篇——背景 认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二、揭秘篇——内容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李贽 明末清初 明代晚期 (一)走近“异端”思想家——李贽 明朝“第一思想犯”李贽 李贽,号卓吾,福建泉州人。青年时代生活困乏,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