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康复的诊疗流程资料.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脑瘫康复的诊疗流程资料

合肥长兴康复医院  PAGE \* MERGEFORMAT - 17 - 小儿脑瘫康复的诊疗流程 第一步 沟通 首先与患者家属沟通,询问患者的病史,诊断为脑性瘫痪。 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中国康复医学 第二版) (1)出生前至出生1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 (2)在新生儿及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 (3)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反射异常; (4)常同时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障碍等多种异常; (5)排除其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 2.鉴别诊断 (1)进行性中枢性瘫痪 例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脑白质营养不良、颅内及脊髓肿瘤等。这些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应和痉挛型脑瘫鉴别。由于此类疾病所致的瘫痪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结合各自的临床特征,不难鉴别。 (2)锥体外系变性病 如苍白球黑质变性、震颤麻痹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病等,应与手足徐动型或其他类型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脑性瘫痪鉴别。但此类疾病起病一般较晚、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等特征与脑性瘫痪明显不同。 (3)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 与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一样,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但前者的腱反射消失、肌萎缩发生较早且明显、常伴肌束颤动等特点与脑性瘫痪不同。 根据运动障碍性质分为: (1)手足徐动型 主要病变部位集中在锥体外系,常常表现为四肢、头面部或全身肌肉的“蠕虫样”不自主运动。紧张、兴奋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入睡后多动消失。多动症状在进行有意识的动作时尤为明显,如取拿物品时不能顺利接触该物品,而是上肢高举或伸向后方,摇动,全身用力、面部肌肉活动增多,表情怪异。协同运动能力极差。由于颜面肌肉、舌肌及发声肌肉受累而常伴有语言障碍。单纯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常肌张力减低,腱反射不亢进,亦无病理反射。但本型常与痉挛型共同存在。 (2)痉挛型 脑瘫患儿大多数属于这种类型的。也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类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折刀样”增高,以屈肌张力增高为主,下肢内收肌群尤为显著。患儿双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腓肠肌收缩而致跟腱挛缩。竖立抱起时两下肢伸直、内收并内旋,两腿交又呈剪刀状。行走时呈“剪刀状”痉挛性瘫痪步态,足尖着地。上肢表现为肘、腕关节屈曲。受累肢体呈典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痉挛型脑性瘫痪又可分为四肢瘫、偏瘫、三肢瘫及单瘫等。其中以四肢瘫或偏瘫较为多见,其他类型少见。 (3)共济失调型 这种类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小脑病变体征,常见眼球震颤,辨距不良,步态不稳、摇晃及意向性震颤等。肌张力偏低,腱反射不亢进。 (4)其他类型: a.强直型:主要表现为铅管样或齿轮状肌张力增高等锥体外系症状,腱反射不亢进。 b.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但腱反射存在或亢进。 C.震颤型:表现为静止性震颤,与锥体外系受累有关。 3.辅助检查: (1)头部影像学检查:MRI、CT (2)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脑电图、肌电图及诱发电位 第二步评估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功能评定 1.身体结构与功能评定 (1) 姿势与运动发育评定 1)仰卧位:①观察自发运动的质与量。②注意对称性及优势姿势模式,是否出现一侧下肢伸展和对侧屈曲姿势(非对称性)。如果伸肌紧张占优势,患儿是否有颈椎与腰椎的过度前弯,或表现为肩胛带的内收和上肢后伸的姿势,常伴有肩的上举,不能充分地控制头部③头部的位置,观察患儿头部是否正中位,是否常偏向一侧,头部与肩胛带、骨盆运动的分离情况。④向坐位拉起,有无头的后垂,两肩有无向伸展方向的抵抗,量下肢是否出现屈曲,有无代偿性脊柱后弯。⑤骨盆和四肢,骨盆是否有前倾、后倾,能否完成骨盆随意抬起,四肢是否有分离动作。脑瘫患儿常因骨盆和肩胛带肌群无力导致上下肢不能抬起和活动受限。 2)俯卧位:①抬头的角度:正常儿2个月是科抬头45o角,4个月科胸部离床,抬头纸90o角;②肘支撑和收支撑动作:是否能完成正常支撑,是否存在肩胛带内收、手握拳等异常姿势;③脊柱四肢的伸展情况:当存在紧张性迷路反射时,患儿俯卧四肢屈曲与躯干之下,呈现臀高头地位;④向坐位转换情况:观察患儿是否能将重心抬高,从侧坐位变为坐位。脑瘫患儿常不具备这种体味转换的能力,或由于原始反射和异常肌张力的存在而导致异常姿势及代偿运动。 3)坐位:①脊柱伸展状况;②患儿坐位时,双手是否可自由活动;③坐位支撑点是否在坐骨结节;④下肢是否有自主的分离运动;⑤保护性反应是否完成,能否用两上肢来支撑;⑥髋关节两侧是否对称。 4)四爬位:明显的过紧张是呈兔跳样四爬,肩胛带和骨盆肩缺少充分的回旋运动等。 5)膝立位:评价躯干的平衡,骨盆的,髋关节伸展位的保持,左右交替运动等。 6)单膝立位:是小儿独站是的最初模式,观察骨盆回旋是否充分,两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