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医院欧阳昌锋脑卒中的预防研讨.ppt

砀山县医院欧阳昌锋脑卒中的预防研讨.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研究提示,与不饮酒者相比,每天少量喝酒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低于不喝酒者,但每天饮酒多于酒精50克者发生心、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⑥血脂异常 研究已经证实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与心、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应用他汀类降脂药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降脂药物可使缺血性脑卒中减少19%~31%。另外,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过低(如<140mg/dl),则有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 ⑦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有研究发现,65岁以上人群中有7%~10%的男性和5%~7%的女性的颈动脉狭窄大于50%。从无症状性颈部杂音追踪研究,发现在颈动脉狭窄大于75%、进展性颈动脉狭窄、心脏病、男性等情况下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⑧肥胖 研究显示,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肥胖者患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其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2.9倍。相对于低体重指数的男性而言,高体重指数者卒中相对危险度为1.29(0.73~4.37)。 但以腰/臀围比进行比较时其相对危险度为2.33(1.25~4.37)。女性随着体重指数(BMI,kg/m2)的增加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对危险也随之增加。BMI在27~28.9时相对危险度为1.75,在29~31.9时为1.90,在32以上时为2.37。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标准以体重指数25.0~29.9为超重,BMI≥30为肥胖。由于亚洲人的体重指数明显低于西方人,建议在亚洲人群中以BMI23.0~24.9为超重,≥25为肥胖。 * * 砀山县医院 欧阳昌锋 2015-6-16 一.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也叫中风,脑血管意外,急性脑血管病。“卒”是猝然之意,即急速、突然;“中”为打击之意。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 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小脑出血、脑干出血、脑室出血等; 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梗塞):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RIND,延长的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 脑出血CT表现 脑梗塞CT表现 二.为什么要预防脑卒中? 脑卒中有极大的危害性: “三高一低”——发病率高(每年120/10万)、病死率高(出血性卒中高达30%以上,再次患病则可能翻倍)、致残率高(高达70%以上,再次患病则残疾加重),生活质量降低。 一旦发生脑卒中,将对患者本人、家庭、单位、社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预防工作虽然不能完全杜绝脑卒中,但起码可以减少其“三高”,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一低”;可以推迟其发病年龄或减轻其病情、残疾程度。一句话,预防总比不预防好! 想预防脑卒中,首先得清楚脑卒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只有弄清了脑卒中的病因,再进一步分析这些病因的危险因素,看看这些危险因素是否可以预防(干预),我们才有可能进一步着手对脑卒中进行预防。 三.脑卒中的预防 (三级预防的概念) 张仲景(150~219)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 脑卒中的复发将导致功能障碍加重,增加死亡率。首次脑卒中后6个月内是卒中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预防卒中复发的各种措施即是二级预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和残废率、残废程度。 三级预防的目的主要在于减轻疾病进一步发展或减少并发症,主要针对已经发病的个体,防止病情复发及残情加重,主要措施有坚持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语言、记忆力、心理)等,可以明显减少复发,降低致残率,减轻卒中带来的有害影响,提高患者对长期残疾的适应能力,尽可能完整地回归社会。 (一)脑卒中的病因 1.血管因素 2.血流动力因素 3.血液成份因素 1.血管因素:动脉硬化,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及其他血管因素如脑动脉炎、动脉栓塞(主要来自心脏)。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可以促使动脉硬化形成。药物过敏或中毒,以及外伤等也可造成血管损害。 2.血流动力因素:主要是高血压及低血压。高血压会造成细小动脉硬化以及玻璃样变,易破裂出血。高血压也会损伤血管内膜,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血压突然剧烈下降(如在心跳骤停或大量出血时)可造成严重脑缺血或脑梗死。 3.血液成份因素:主要为血液病,如白血病、贫血、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或缺乏等情况。还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