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景德镇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二地理资料
高二地理(文科) 第PAGE 9页 共6页
景德镇市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二地理(必修三全部)
命题人: 钱中一 (景德镇一中)
题号1—252627282930总分得分 选择题答题卡 (选择题答案必须全部填入相对应的答题框内,否则不计分)(共5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我国首条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皖电东送”。读图完成1~4题。
图1
1.“皖电东送”工程凭借精确的定位,为电力系统信息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该工程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GPS、RS B.GPS、GIS
C.RS、GIS D.GPS、RS、GIS
2.该工程施工难度大,其中不包括
A.荒漠广布 B.水域面积较广
C.地表起伏较大 D.自然灾害影响
3.淮南成为该工程起点的原因不包括
A.水资源较丰富
B.煤炭资源较丰富
C.对电力的需求量大 D.距长江三角洲地区较近
4.该工程建设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A.图3
缓解皖北地区能源紧张 B.改善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
C.减轻皖北地区土地压力 D.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图2
图2示意我国东北局部地区。读图完成5~8题。
5.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劣势是
A.热量不足 B.地形崎岖
C.交通不便 D.人口密度低
6.今后,大兴安岭地区应
A.实施保护性开发 B.大面积开垦耕地
C.加大木材采伐量 D.种植柑橘、香蕉
7.与A地相比,B地
A.图3
海拔较高 B.更适宜建坑口电站
C.耕地面积广 D.更适宜发展畜牧业
8.A--B一线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包括
A.森林锐减 B.湿地遭到破坏
C.土壤肥力下降 D.矿产资源遭破坏
图3示意我国某河流流域。读图完成9~11题。
图3
9.图示地区整体地势
A.东高西低图3
B.南高北低 C.西高东低 D.北低高南
10.近年来,该河流多次出现断流,断流的延续将会加剧
A.图3
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夏季风势力 D.城市化进程
11.该流域建设的水利工程,其目的最可能是
A.养殖水产 B.提供稳定水源
C.发展旅游 D.提高防洪能力
表1示意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部分状况。读表完成12~13题。
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大西洋沿岸城市群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1.01.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820城市化水平(%)6890GDP占全国比重(%)表1
1820
12.长三角城市群和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的共同特征有
①人口密度小 ②城市数量多 ③城市化水平高
④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⑤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
A.①②③图3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13.下列产业,两大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
①国际金融 ②普通服装制造 ③有色金属冶炼
④进出口贸易 ⑤生物医学工程
A.①③④图3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
图4示意我国四大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读图完成14~16题。
图4
14.对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影响最小的原因是
A.多暴雨 B.流域面积广
C.土质疏松 D.植被破坏
15.珠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较小,其原因最可能是
A.植被覆盖率较高
B.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C.地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