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漂了解水下钩饵状态解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通过漂了解水下钩饵状态(总结) 前些日观看李保安的视频,了解了无钩调漂法。主要就是找到灵与钝的上限和下限。但发觉原理没有阐述清楚,其实就是了解漂的浮力和铅皮,钩,饵的重量关系。经过研究整理整理,特归纳如下。希望拍砖。~ 1. 无钩半水调目,定上限。 这是确定你想要钓鱼的最钝的目。这个目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鱼情,天气,能见度等自己决定。比如无钩调8目,这8目就为最钝(除跑铅外)。调目就通过加减铅皮来实现。上限 2. 双钩半水测目,测钩重。 上双钩,观察钩子下压浮漂的目数,测算钩子的重量。比如挂双钩后目数为5目。 3. 挂饵半水测目,测饵重。 先挂单饵。半水。测目(比如3目)。再挂双饵。半水。测目(比如1目)。 这时候挂双饵露出的目数,即为钓鱼最灵的目数。下限。 经过以上测试,就方便测算钩和饵的分别重量。 单钩重=(8-5)/2=1.5目 单饵重=5-3=2目 双饵双钩重=(2+1.5)×2=7目 4. 通过漂语了解水下状态 根据以上计算,可以方便通过漂语了解水下面钩饵的状态。 8目以上:双钩饵躺底。即钩饵全部失重。? 6目:下钩躺底,上钩轻触。? 4目:下钩触底,上钩悬浮? 2目:下钩轻触底,上钩悬浮? 1目:双钩悬浮,可钓浮。即钩,饵全部承重。 4目以下为钓灵,以上为钓钝。可任意调目,直到找到适合当天的最佳钓目。通过移动太空豆来调目,同时保留最上限的太空豆和最下限的太空豆,在这两者之间任意调整即可。  HYPERLINK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266 悬坠钓法中钩饵和漂尾格目的辩证关系 (转载) 先声明一下,发表前自己又看了一次帖子,确实有点“又臭又长”的意思,但是,只要您有点耐心,会发现里面还真有点真东西。笔者愚钝,确实没有好办法把一些很绕人的东西再简练了,请您多担待吧。 ? ? 看到有不少朋友在关心钩距和漂尾调目的问题,饵料的状态等细节问题,做为一个资深的钓鱼人(资深不代表水平高哦),我很欣慰。这说明钓鱼的细节问题在逐步被大家重视。关???细节,是探索钓鱼奥秘的重要步骤之一;尊重科学,是钓鱼必须的基本功。 在本文成型准备发表前,无意中看到了达奇先生的【达奇说浮漂之“灵.顿”——谈大师误导!!!】一文,观点竟然和笔者相同,其专业的阐述和诙谐大胆的“欢迎对号入座”,使人耳目一新。受其科学性的思路的启发,又一次对本文做了部分修改与完善,谢谢达奇。科学的才是正确的,科学的理解钓鱼的每个概念,钓鱼才能少走弯路。尽管牛有些“杠头”和“牛脾气”,但是,站在科学钓鱼的角度,我愿与“牛”为伍。 一:钩饵和漂尾格目的关系 为了说明问题,在谈这一问题之前,先设定一个前提:把线组(浮漂至钩子等)的总体质量在稳定的水体中半水调整平衡后(即:浮漂露出相应的格目点,也就是调目。),把八字环以上和以下分别看成两个部分。即;八字环(包括八字环)以上的主线、铅座、配铅、太空豆、漂座、浮漂是一部分,下文简称上部;八字环一下的子线、钩子、饵团是一部分,下文简称下部;再加一个概念,上部与下部的结合点以下简称支点。这样分的理由是,在悬坠垂钓的过程中,您设定好的调目后,上部的质量和状态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下部则会根据垂钓的要求不同,需要适时根据鱼情调整其受力状态和角度。 比如:推拉太空豆调整钓目点,实际上主要是延长或者缩短水线,从而达到调整下部的位移和状态(受力平衡)的作用。改变垂钓饵团的大小和粘散软硬状态来适应鱼情,实际上主要改变的是下部的受力幅度和角度。当然,我这种说法可能不够严谨,因为上下是有机结合的受力体系。但是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您姑且受我“误导”一次吧。因为一起来说,怕我说的明白,您听着糊涂。 本文设定:上部是一个已经调整到位的稳定体系,即:调目已经达到了实际垂钓的需求。这样,线组上部体系中,就可以只关注漂尾的格目了。那么,影响格目变化的就只有支点和其下部因素了。悬垂底钓法是最容易出现误区的,理解了悬垂底钓法,其它问题就容易搞懂了。故这次只谈悬垂底钓法。上部体系已经设定不变了,现在,便可以只谈钩饵和漂尾格目的关系了。至于其它因素,我们这次先不谈,“混为一谈”更容易出现概念性错误。 为了更清晰的说明问题,我感觉有必要先简单阐述一下日鲫钓法中的段差底钓法。笔者认为,日鲫钓法和悬坠钓法二者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做个比较,或许能更好的理解悬垂钓法。 日鲫段差底钓法的钩距很大(一般为十公分以上),确定钩距的大小和子线的长短是玩好段差底钓的关键。段差底钓法的上钩饵团主要是诱鱼的物化饵料,无需长时间在钩上留存;下钩饵团则是真正骗鱼索饵的饵料。通常情况下,下钩饵团很小很轻,但具体的大小当然也是依据鱼情而定的。下面简单描述其水下之诱钓过程: 抛竿待浮漂立直后,压带水线(大线)至与上部体系与水底和水平面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