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向 光 性 高二生物备课组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向光性。 1.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1880) ⑴实验材料: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胚芽鞘 胚芽 胚芽鞘尖端下部 胚芽鞘尖端(尖端) 1.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 (1880)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⑵实验过程: 实验一 单侧光影响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结论: 现象: 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1.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1880)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⑵实验过程: 实验二 胚芽鞘向光生长是因为尖端的缘故 结论: 现象: 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1.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1880)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⑵实验过程: 实验三 结论 现象 胚芽鞘感光的部位在尖端 胚芽鞘直立生长 1.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1880)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⑵实验过程: 结论 现象 实验四 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胚芽鞘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部 ⑵实验过程: 1.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1880)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⑶推测: 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可能会产生某种对胚芽鞘下端伸长区的生长有影响的物质。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詹森的实验及其结论(1910)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物能透过琼脂片传给下部 结论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拜尔实验及其结论(1914) 尖端产生的刺激物在胚芽鞘的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黑暗中 结论: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刺激物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思考:根据达尔文、詹森、拜尔等一系列实验 结果,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尖端产生的刺激物究竟是不是一种化学物质? 如果是,是哪种化学物质?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4.温特的实验及其结论(1928) 朝对侧弯曲生长 不生长不弯曲 证实了造成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由于这种化学物质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故将它命名为生长素。 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影响胚芽鞘下面的伸长区生长。 此实验能充分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促进植物 生长的物质吗? 不能,可能琼脂块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 请设计实验证明: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5.生长素的提取及其成分 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 1946年,人们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吲哚乙酸(IAA)。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单侧光照射后,导致在胚芽鞘背光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植 物 向 光 性 的 解 释 1880年,达尔文 发现问题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910年,詹森 1928年,温特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 (验证或否定假设) 得出结论 课堂小结: 1914年,拜尔 1931年—1946年 练习: 1、四个“部位”: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感光部位、生长和弯曲部位。 生长素产生的部位: 作用部位: 感光的部位: 弯曲的部位: 胚芽鞘的尖端 胚芽鞘的尖端 尖端以下的部位 尖端以下的部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苏教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清单.docx VIP
- 修剪指甲教学课件.pptx VIP
- NB∕T 20006.4-2021 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 第4部分:反应堆压力容器接管嘴用锰-镍-钼钢锻件.pdf
- 《智慧仓储管理》课程标准.doc VIP
- 中国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非药物干预防治指南(2025年版)PPT课件解读(2).docx VIP
-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VIP
- 【行业研究报告】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研究报告-2022年4月.pdf VIP
- 品种混杂退化原因PPT.ppt VIP
- 储罐内壁升降作业平台施工方案.doc VIP
- 【竞品分析文档】中国元宇宙产业竞品分析报告-2022年4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