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献综述资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文献综述资料

文献综述 胡利军 Contents 论语的翻译简史 论语的英译研究 研究视角和理论 具体分析文献 国内外《论语》英译研究的差异和空白点 语内翻译 《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文本,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其成书历程,学界相关意见颇多,这里我们采取较为普遍的说法。汉代时,《论语》有《鲁论语》、《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三种流传版本;西汉末年安昌侯张禹以《鲁论语》为基础并采纳《齐论语》的有关部分,辑成了《张侯论》,在当时颇有影响;而今本《论语》则是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顺着《张侯论》的思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考《齐论语》和《古论语》而成的。(黄国文,2012,65) 千百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者、哲学家和其他文史专家对《论语》的注、疏、译、释, 汗牛充栋, 举不胜举, 因此也出现了不可计数的“论语注疏”版本。其中较早的包括北宋学人邢昺(932—1010)的《论语注疏》、南宋朱熹(1130—1200)的《四书章句集注》(集宋儒之言)和《四书或问》,以及清代刘宝楠(1791—1855)的《论语正义》,集各代注本(兼清儒之说)之大(蒋伯潜,1994/2010:340);现当代的有杨树达(1885—1956)的《论语疏证》、钱穆(1895—1990)的《论语新解》和杨伯峻(1909—1992)的《论语译注》等。(黄国文,2012,65) 语际翻译 《论语》的最早译本的西文版本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Philippe Couplet等人翻译),它就是拉丁文的《中国哲学家孔子》(ConfuciusSinarum Philosophus),后来也出版了用法文翻译的摘译版本《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道德箴言》(La Morale de Confucius, Philosophede la China,1688)。根据Leites(1978:155)的观点,该法文翻译版本又被转译成英文版(1691:The Morals of Confucius, AChinese Philosophy),但法文版与英文版并不完全对等。到了1809年,Joshua Marshman出版了《论语》上卷(前10篇的节译),英文的名字是The Works of Confucius, Containingthe Original Text, with a Translation。(黄国文,2012,65) 1828年,David Collie出版了包括《论语》的“四书”的英译本,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把“四书”翻译成英语的人。到了1861年,James Legge出版了他的Confucian Analects。1898年,辜鸿铭出版了他的《论语》英语译文(The Discourses and Sayings of Confucius),这是第一个把《论语》翻译成英语的中国人。(黄国文,2012,65) 论语翻译(英译本)的三个时期: 19 世纪初至19 世纪90 年代是《论语》英译的初期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是传教士翻译,他们采用援儒补耶的翻译策略,试图从《论语》中找到基督教是真理的证据,以期用基督教取代儒学。(屠国元,2014,109) 19 世纪90 年代至20 世纪90 年代是《论语》英译的中期,虽然此时出现的译本不多,但译者身份各异,有海外华人、海归华人和西方汉学家,尤以辜鸿铭、阿瑟·韦利、庞德和刘殿爵为代表。由于他们各自不同的翻译目的和文化身份,其译本在语言风格、文化信息传递、翻译策略运用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屠国元,2014,109) 20 世纪90 年代至今是《论语》翻译的多元阐释阶段。随着20 世纪90 年代国际学术界和汉学界进入“儒学研究的复兴时代”,《论语》翻译也进入高潮期,仅在1997-1998 年间就有四个译本与读者见面。译者们分别从哲学、神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视角出发,对《论语》及儒学思想进行阐释, 并挖掘其对现当代西方社会的关联意义(屠国元,2014,109) 论语的英译研究 国内《论语》英译研究 国内研究开始于上世纪90 年代, 集中在翻译学界, 另外哲学界、史学界也有零星的探讨。王勇(2006)曾对国内43 篇研究《论语》英译的学术文章作了比较详细的梳理, 按研究主题将其分为5 类:译本研究(包括单个译本研究和多个译本的对比分析)、译者研究、译校出版感言、《论语》翻译的传播史研究、《论语》中关键词翻译的研究 就研究视角而言, 国内研究许多属于语言层面的研究, 主要关注翻译中对等的实现。其中有印象式的赏析和点评(如袁锦翔1990 ;刘重德1994 ,2001 ;何刚强2005 , 2007), 也有运用一些理论从字、词、句层面做的翻译技巧和方法的系统性总结(如柳颖2000 ;杨天旻2002 ;李霜2004 ;杨婕2004 ;倪吉华

文档评论(0)

yy55893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