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对陶渊明的接受情况比较唐宋两代士人的精神面貌.docVIP

以对陶渊明的接受情况比较唐宋两代士人的精神面貌.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对陶渊明的接受情况管窥唐宋士人精神面貌的差异 陶渊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而浓重的意味。他的为人和诗文具有开创性,他的思想中杂揉着儒、道的智慧,甚至还有佛家的影子,他的人品、诗文中既有平淡、自然、率真的味道,同时又有刚健、忠贞、旷达的风骨。陶渊明其人其文含有多种韵味,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解读,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他的理解也往往不同,同时透过这些对他的阐释也能窥见不同时代、不同人的精神面貌的差异,这种窥探方法就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西方兴起的接受美学。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从文学的角度还原历史,增强我们认识历史的能力。本着还原历史的目的,本文以唐、宋两代人对陶渊明其人其文的评论,以及陶渊明对两代人为人为文的实际影响来窥测一下两代人的精神面貌,并进行比较。 陶渊明真正的大规模地被接受是从唐代开始的,到宋代达到高潮,尤其是从苏轼开始陶渊明被奉为最高的典范之一。宋人对陶渊明的接受是在唐人的基础上的,同时宋人又有新的发掘,并深刻地影响着后代直至今天。 提到陶渊明,总不免想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他给后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这种不露声色的生活态度以及以此为基调的田园诗在唐宋两代引人争相赞叹与模仿。 唐、宋两代人面对陶渊明的平淡、自然、率真的方格却品出了不同的味道,对此他们所模仿的结果也有所不同。 唐代的隐逸之风盛行,而所谓的归隐的核心就是远离官场的喧嚣,回归自然,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品味生活的平淡,从而获得心灵的宁静,所以被钟嵘成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就顺利成章地成为他们关照的对象。 在隐逸的气候之下出现了一大批归隐的雅士,王绩在初唐引领这一风尚,他很推崇陶渊明的隐逸生活,在《答处士冯子华书》中说“陶生云‘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又云‘盛夏五月,跂脚东窗下,有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嗟乎!适意为乐,雅会吾意。”从王绩的平生得知他正气凛然,不卑不亢,朝廷屡召不仕,他的性格很狂傲,他的归隐是彻底的归隐,他对陶渊明式的归隐生活比一般的唐代士人要专心。 到了盛唐,归隐之风更盛,甚至还成为所谓的“终南捷径”。这一时期由于国家的繁盛,这些归隐的士人们大多都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有自己的田园,他们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同时却不像陶渊明那样参加艰苦的劳动,他们的归隐甚至是“吏隐”,其典型的代表是王维。作为盛唐文人他很热心仕途,只是在遭到打击后转向归隐,在归隐中效仿陶渊明淡然的处世的态度,并做了许多仿陶的诗句,“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暧暧日暖闺,田家来致辞”等等,可以说与陶诗的平淡的艺术境界一脉相承。但他与陶渊明不同的是不管是被贬济州,还是李林甫专权所带来的政治黑暗等政治打击都不能改变他对仕途的眷恋。 中唐时国势衰落,士人们的心理结构复杂化,没有了盛唐时的激情,于是更加推崇陶渊明淡、然闲适的生活态度,出现了许多陶渊明的结受大家,如白居易、韦应物、刘长卿、刘禹锡、皎然等,其中白居易的影响最大。白居易前期是积极参政的,在遭受政治打击之后则过起了平淡的生活,并做了大量的拟陶、和陶诗,他还自称是“异世陶元亮”。而韦应物则最得陶渊明的平淡,清人叶矫然认为“韦诗古淡见致,本陶令,人所知也”,“中唐的韦应物而非盛唐的王、孟真正将陶渊明的田园精神首先普遍化……从此陶渊明田园精神的内核平淡自然、率真无饰开始成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和理想人格境界”!“韦应物在艺术实践和人生实践中发现并再现了陶渊明,成为陶渊明接受史发展期内的转折点和高潮之一。” 不管白居易还是韦应物在学陶的同时都在留恋官场,韦应物将陶诗的田园精神带进了包括官宦生涯的日常生活中,也带进了官宦生涯的诗作中。”白居易则将自己归隐生活称为所谓的“中隐”。 晚唐是向宋代过渡的时期,士人们面对前代对陶渊明接受的成就,并未实现突破,也未出现接受大家,在战乱的环境中多了些凄凉之意,少了些对仕途的憧憬,更专注于平淡的归隐生活。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平淡自然率真的生活态度,在唐代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促使田园诗的产生。纵观唐代的田园诗,有许多是引用陶典,借用陶渊明创造的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化用其句式、韵律、语句等,更重要的是模拟其平淡自然的韵味。 宋代对陶渊明的平淡有了新的更深入的认识。“宋人认为诗文中的情思的第一个特征是纯正,‘思无邪’”,“主忠厚而归于正”,“陶渊明人品自高,其然而出,率然而归,赖其诗文,行迹足自道本志。”(刘辰翁《五庐记》《须溪集》卷四)具言之,‘思无邪’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合乎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歌,不以‘叫呼怒骂为诗’不‘以豪气为诗’(叶适《习学纪言》卷四七)而‘历经南朝、大唐以悲为美,泥于情感而不能自拔,仍然是诗歌创作中的一个基调。”(238页) 苏轼是陶渊明接受史上的决定性人物。他将儒、释、道各家的思想熔于一炉,具有更成熟的思想,更深邃的眼光,这为他创造性得解读陶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