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病毒-2
溶源菌的检测方法: 法1:少量溶源菌+大量敏感指示菌+肉汤琼脂培养基 特殊噬菌斑(中央溶源菌菌落,周围透明) 法2:溶源菌经uv照射,进一步培养,滤去培养物中活细菌, 将滤液与敏感菌混合培养,形成透明噬菌斑。 第六节 病毒与发酵工业 本章重点 1. 名词概念 噬菌体,噬菌斑,噬菌体效价, 裂解量,自外裂解, 感染复数, 包涵体,多角体, 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 溶源菌,溶源转变, 一步生长曲线,病毒吸附蛋白, 负链核酸,粘性末端,末段冗余 三、朊病毒(prion) 又称“普利昂”或“蛋白侵染子” 1.定义: 一类不含核酸的侵染性蛋白质分子,通常称为PrP(prion protein) 2. 致病性: 引起人与动物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羊瘙痒病 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 库鲁氏病 克雅氏病 格-史氏综合症 3. 朊病毒致病的可能机制 推测其致病机制是: prp存在两种类型,即在患病组织中的prpsc(致病型)和正常脑组织与患病组织中都存在的prpc(细胞型)。 两种蛋白的一级结构相同,但二级结构有很大差异,细胞型prp对蛋白酶敏感,无聚集能力,而致病型prp对蛋白酶有一定抗性,且可聚集成纤维状组织。 动物体内如果未被朊病毒感染,通常细胞型prp不会自发转变为致病型prp,而当被朊病毒感染后,患者体内的细胞型prp会发生构象转变而成为致病型prp。 朊病毒感染会导致多拷贝的朊病毒蛋白质的产生,是否违背“中心法则”? 朊病毒的发现与思考 1)蛋白质是否可以作为遗传物质? prion是生命的一个特例?还是仅仅为表达调控的一种形式? 2)蛋白质折叠与功能的关系,是否存在折叠密码? 1. 噬菌体的侵染与异常发酵 发酵周期延长; 碳源消耗缓慢; OD值不升或下降; pH值变化大,明显上升; 发酵液产气泡,粘稠,拉丝; 革氏染色不均匀,菌体少,有碎片; 发酵产物形成缓慢或根本不形成; 用敏感菌作平板检查时,出现大量噬菌斑; 电镜观察,可见大量噬菌体粒子。 一、噬菌体与发酵工业 2. 噬菌体的分离与检查 直接观察法(电镜) 双层平板法或液体法 3. 预防噬菌体污染的措施 (1) 决不使用污染或有污染嫌疑的菌种,并经常轮换生产菌种; (2) 严格保持环境卫生; (3) 各种非生产菌液及时灭活; (4) 生产设备定期清洗、灭菌; (5) 严格操作守则。 4. 已染噬菌体后发酵过程应采取的措施 (1) 加入少量的表面活性剂,如0.1~0.2%土温等,抑制噬菌体吸附; (2) 加入少量的抗生素,如1~2μg/ml的四环素、氯霉素等,抑制噬菌体蛋白合成; (3) 加入一些金属螯合剂,如草酸钠等也对抑制噬菌体的吸附有帮助。 (4) 如要继续发酵,应及时向发酵液中补加抗噬菌体的菌种。 (5) 如果是在发酵后期感染噬菌体,应尽快将发酵液中的产品提取以减少损失。 二、噬菌体与基因工程 通过结构改造,可成为理想的基因工程的载体 作为基因工程载体的优点: (1)由于λ噬菌体基因组中约一半基因不是噬菌体生长和噬菌斑形成所必需的,可被外源基因取代而不影响其生长繁殖。 (2)λ噬菌体能将其自身基因组与宿主基因组进行整合,可使插入的外源基因随宿主基因共同复制,便于目标基因的收获。 (3)λ噬菌体载体感染效率高,对宿主不需要象质粒转化那样制备感受态细胞,操作简便。 p91 p92 1. λ噬菌体 作为基因工程载体的优点: (1) 有大的基因片段可以接受改造。 (2) 子代病毒粒子是通过病毒DNA穿出宿主细胞膜而释放,宿主细胞并不裂解,可使病毒粒子上携带的基因实现持续表达和分泌。 (3) 基因组为单链DNA,是测序和突变分析的理想材料,同时胞内复制型的双链DNA便于基因重组的操作。 2.大肠杆菌丝状噬菌体M13、fd、f1 噬菌体展示技术:携带外源基因的噬菌体基因经过繁殖后所编码的酶蛋白分子可独立的展示于噬菌体衣壳表面而不影响噬菌体的结构和生物活性。 三、病毒与农业 应用昆虫病毒作为生物杀虫剂防治农业害虫 生物杀虫剂使用至今仍不普及的主要原因: (1)生物杀虫剂价格高; (2)病毒杀虫剂的专一性过高导致治理多种害虫感染无法用一种杀虫剂高效杀灭害虫; (3)使用条件苛刻,导致杀虫效果不理想; (4)杀虫速度慢。 将来发展方向:针对以上原因,开发有前景的生物杀虫剂。 * * 第四章 病 毒 三、温和性噬菌体和溶源性 1. 烈性噬菌体(v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