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里的“基础”指的是( )
A.实践 B.认识 C.价值 D.感觉
2.毛泽东曾经说过:“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生于南美洲茂密森林中的西红柿曾被称为“狼桃”。到了16世纪,英国人佛罗达拉里公爵在旅行期间发现了它,并带回几株种在英国皇家花园里,供皇家贵族观赏。到18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决心以身试“柿”,看其是否有毒。有记载说,这位勇敢的画家在吃西红柿之前穿戴整齐,吃完之后就躺在床上等着上帝的“召见”。结果,他不但没有死去,也没有任何不适。于是人们才知道西红柿原来是可以吃的。这表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4.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这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C.所有科学的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5.恩格斯指出“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6.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点,认为认识是( )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7.列宁指出“物、世界、环境是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的。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意识只是外部世界的映象。”表明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
A.选择论 B.反映论 C.建构论 D.创造论
8.康德主张知识的形式是头脑里固有的;孟子认为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 柏拉图认为认识是对神秘理念的回忆。上述观点属于( )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9.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一观点( )
A.揭示了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
B.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C.认为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是错误的观点
D.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对认识的作用
10.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从哲学上讲,这段话包含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是( )
A.非理性因素是人的重要认识能力 B.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
C.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
D.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1.“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
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 B.它揭示了真理发展的过程性
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它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12.实用主义奠基人詹姆士认为“凡是有利于我们工作,并使我们得到效果的东西就是真理,这也是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3.“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两种说法( )
A.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B.都揭示了真理具有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青岛版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降落伞》总结.ppt
- 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程.doc
- 路基土石方施工教程.doc
- 世界上奇特的河流与湖泊论述.ppt
- 四年级科学有趣的仿生学论述.ppt
- 青岛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总结.ppt
- 五年级书法备课教程.doc
- 路由器有线二种桥接方法图解教程.doc
-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新人教版)2论述.ppt
- 五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记录教程.doc
- 难点解析-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定向训练试卷(详解版).docx
- 教育评价类型有试题及答案.doc
- 难点解析-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同步训练试题(解析版).docx
- 难点解析-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同步训练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解析-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同步训练试卷(解析版).docx
- 难点解析-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定向攻克练习题(含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解析-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专项攻克试题(含答案解析版).docx
- 数据排序课件公开课.pptx
- 难点解析-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专项攻克试卷(详解版).docx
- 难点解析-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专项攻克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