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古建筑.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德古建筑.docx

常德地区古建筑 一、 庙寺、楼阁   夹山寺 在石门县杨坪乡夹山顶上,有一千年古寺即誉为“楚南名刹”的夹山寺。始建于唐代,初名“普慈寺”。至宋、元.“三朝御修”,改名“夹山灵泉禅院”;清道光年间重修。修葺后的大雄宝殿,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砖木结构,面阔5间,进深3间,重檐歇山顶。殿内置金柱4根,雕花柱础。明间梁枋饰雕雀替。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立“夹山记事”碑。据传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兵败隐居此处。1930年红二军驻扎在此,在大雄宝殿后墙书写:“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消灭常备队、杀尽土豪劣绅”等标语,标语至今保留在墙上,字迹清晰。195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寺地经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夹山寺国家森林公园。   洛浦寺   在石门县新铺乡洛浦林场有一寺,因洛、浦二溪交汇寺前,故名洛浦寺。始建于唐代,清道光十年(1830)重建。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前、中、后殿。中殿砖木结构,面阔5间,进深3间。 前有千年A果树(银杏树)2株,右株高30米,树径5米;左株主干距地4米处,有一黄连树伸出,成为树中树、木上木,人称“银杏怀珍”。相传为唐建寺时所植。    古大同寺   位于津市市窑坡渡乡芦家村。始建于唐代,清乾隆、咸丰年间2次重修。占地面积1,920平方米。坐南朝北。大殿砖木结构,面阔5间,进深3间。寺前有古枫一株,径围4米,高20米,树龄200余年。   清真寺   位于武陵区人民东路。始建于清顺治年间,民国初年重建。占地面积约1,000余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320平方米,砖木结构、风火墙,小青瓦覆盖殿顶,顶为单檐硬山式。正殿宽12.7米,进深16 4米,另有教室、沐浴楼等。整体建筑既富有民间建筑风格,又具有古朴肃穆的伊斯兰教教会殿堂特色。   星子宫   位于桃源县热市镇明星村星德顶,海拔842.50米。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1966年大部分建筑被毁,现残存山门、百子堂和近期修复的主殿、寝宿殿。星子宫均采用红色砂岩条石砌成,瓦为生铁所铸。主殿山门门框石柱上刻有“石壁星辉观其上如近碧天五尺;佛宫月朗到此间顿忘尘事三千”楹联。殿右有星子岩石笏壁立,高10余丈,传为陨石,山由此得名。是风景古迹游览胜地。已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澧州文庙   位于澧县城关镇。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明洪武元年(1368)迁现址。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整体自南而北有头门、半月池(上架状元桥)、棂星门(头门、棂星门已不复存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两侧有钟楼、鼓楼和厢房。大成殿砌台阶式石基,由48根大型杉木主柱支撑,高23米。重檐歇山顶,檐下斗拱交错,殿顶飞檐高翘,盖黄色琉璃瓦,9脊由琉璃云龙组成。,整个大殿雕梁画栋,蔚为壮观。枋、门均有人物、花卉浮雕。1982年以来省政府多次拨专款维修,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文庙   位于石门县城关镇。始建于明洪武四年。原址在县城东科甲牌坊之右,继迁方顶山南。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再迁今地。占地面积4,896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状元桥、棂星门 、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已毁)。两侧有厢房、碑廊、文武官厅、钟鼓楼、礼(乐)器库等。已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遇仙楼   位于澧县城关镇东区。又名八方楼。始建于宋代,清代重修。因损毁严重,1957年澧县人民政府拨款修葺。1982年对楼顶再次进行维修。楼平面呈八角形,顶为三重檐盔顶式,覆盖绿色琉璃瓦,顶置葫芦瓶宝顶。每层檐转折处,翼角高翘。楼体由24根立柱构成,底层有回廊一周。梁枋E刻有龙、凤花草图案,内设旋梯,楼底径约15米,楼高20米。整体造型古朴,原为澧州城内八景之一。   文昌阁   位于沅水左岸桃源县城关镇南街。始建于元延{右元年(1314),原名川上亭。明嘉靖、万历年间曾2次重修,后毁。康熙五十一年(1712)再度重建,更名为文昌阁。1964年桃源县政府拨款维修。1995年因修建沅水防洪大堤,县政府再次拨专款提高原基础重修。阁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高10余米,平面呈六方形,重檐、砖木结构,上置宝顶。阁上许多部件仍是清代原件,保存较好。已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笔架城   位于沅水左岸人民中路古城堤上,形似笔架,故名笔架城。由5垛并列锥形城垛构成。垛高分别为3.15米、2.75米、2.35米。垛厚0.46米。垛之间隙0.37米。底部总长9.06米,垛由青砖砌叠,石灰砂浆勾缝。始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为元代文庙的配衬建筑。据清同治《武陵县志》记载,笔架城在明、清时期曾先后进行7次修葺。1998年.市政府拨专款进行大规模维修。笔架城是常德古代文明的象征,已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