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精度分析 按放样测量的作业过程,,其误差来源及影响分别为: (1)安置仪器误差me及其影响m1; (2)放样角度的误差mβ及其影响m2; (3)放样长度的误差mD及其影响m3; (4)标定P点与实地的误差mt及其影响m4。 3.提高测量放样精度的方法 (1)点位误差与定向边的距离成正比,应尽量利 用长边进行定向; (2)点位误差与放样距离成正比,放样的距离不宜过长且不允许放样边大于定向边; (3)点位误差与放样角β(在0-180度之间)成正比,应尽量将放样角度控制在0-90度之间,且放样角度越小,精度越高; (4)仪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定,使仪器自身的误差、固定误差满足相应的规定要求。并对全站仪进行定期检校,发现误差超限及时进行调整; (5)认真作好仪器的安置和放样点的标定工作,并视放样点的精度而定,将安置仪器误差和放样点的标定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三、观测步骤 1.坐标法 测站点O( X0 Y0 H0) 后视点B(XB YB HB) (直接输入放样点的坐标) (1)测站点安置仪器、在P3选取[S—O]; (2)选取{Stn data}输入测站坐标按[OK]; (3)选取{Stn H angle}输入后视方位角或选取 {Back Sight}输入后视点坐标按[OK]; (4)显示测站数据按[OK]瞄准后视点按[YES]; (5)选取[COORD] 输入放样点坐标按[OK]; (6)转动仪器使dHA为零,在此方向设置棱镜; (7)按[DIST]显示实测平距与放样之差 (S—OH); (8)在照准方向上使S—OH等于零为止; 方法步骤: 2.极坐标法(输入放样角度和平距) 测站 参考方向 放样距离 棱镜 距离差 角度 S—OH 1.800m dHA 0.0001 H 35.000m ZA 75.2030 HAR 86.5432 S—O SO dis: 36.800m SO hang: 91.3000 〈OK〉 (1)测站点安置仪器; (2)后视参考点、置零 ; (3)在P3选取[S—O]; (4)选取 {S—Odata} 设置放样距离 (SO dist)、放样角度(SO hang); (5)按回车键后选取[OK]; (6)转动仪器使 dHA 为 0,在此方向设置 棱镜; (7)按[DIST]显示实测平距与放样距离之差 (S—OH); (8)在照准方向上使 S—OH 等于零为止。 方法步骤: 第三节 悬高测量 在工程建设中往往需要知道悬空点或人员难以接触和到达的点,该点无法安置棱镜,并需要确定该点的高度。 如在电力工程中输电线的架设就必须测定线路某点对地面的高度,道路从高压电线下穿过等,利用全站仪中的悬高测量和悬高放样功能解决这一问题就很容易完成。 一、悬高测量的原理 1、在待测物体的正下方,量取棱镜高; 2、照准棱镜,在坐标测量中输入棱镜高h1; 3、在P1 选取[DIST]测距,按[STOP]; 4、照准待测物体,在 P2 选取[MENU]后, 选取{REM},显示悬高,按[STOP]。 二、方法步骤: RME Ht 6.255m S 13.120m ZA 89?45′30 HAR 123?45′50 STOP 第四节 对边测量 一、对边测量的原理 对边测量是指间接地测定远处两测点间的斜距、平距、高差,尽管这两点之间可能是不通视的。对边测量可以连续测量第1个目标点(即起始点)与第2个、第3个……目标点之间的斜距、平距、高差。 图5-6 对边测量原理 P2 α1 α2 β D h S2 S1 P1 P 在与P1、P2通视的任意点P上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 首先观测至P1、P2的斜距S1、S2,竖直角α1、α2,以及PP1至PP2间的水平夹角β, 然后可由余弦公式计算P1P2的平距D和高差h: 二、对边测量精度 对边测量的精度与测距、测角精度有关。当测距、测角精度一定后,对边测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测站离测点的远近,距离越近精度越高。因此,在选取测站时,要尽量使测站靠近测点。 三、观测方法 (1)在测区适当位置安置仪器。 (2)照准起始点P0,测距、停止。 (3)照准目标点P1,在P3页选[MLM]进行测量。 (4)照准下一目标,按[MLM]。 (5)按ESC结束。 S1 S2 V1 V2 起始点P0 目标点P1 目标点P2 H2 H1 测站点P MLM S 20.789m H 20.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