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張媽媽是個非常忙碌的名人,聯絡不易
課程:台日地區 指導先生:阿川
MEMO
記錄、攝影 きゅう 翻譯 安秀 地點
第一站 霧社 南投縣仁愛鄉櫻花村──畢魯工作室 第二站 霧社 南投縣仁愛鄉櫻花村永樂巷27號──張媽媽工作室 一起去的人
魯畢──學姐、玟華、小白、學妹、學弟、安秀、芮慈、きゅう 張媽媽──學姐、玟華、安秀、芮慈、きゅう 時間
魯畢──2005/10/29 14:20~14:50 張媽媽──2005/10/29 15:00~16:30 問問題的人
魯畢──きゅう 張媽媽──學姐、玟華、きゅう 語言
魯畢──日文 張媽媽──中文
一生懸命編織人生的魯畢阿嬤
緣起小記
張媽媽是個非常忙碌的名人,聯絡不易。但靠著櫻花村人的熱情,我們沿路問人,因而找到了張媽媽的家,也得知她外出未歸的消息。
因此,為了善用在霧社的寶貴時間,我們就在張媽媽現身前,跟隨小白組長到魯畢工作室,初到的時候,我們一行人四處參觀,幾個人隨意和魯畢聊天,連她的小孫女們也帶著狗狗跑出來和我們遊戲。讓我們這群都市人充分地感受到櫻花村人的熱情與好客。
編織達人──魯畢阿嬤談編織
魯畢是個慈祥的阿嬤,今年六十八歲,擅長編織,長年在霧社經營編織工作室,裡面的每一件衣物、用品、飾品、都是魯畢阿嬤一針一線編織出來的。魯畢阿嬤說工作室的訂單總是應接不暇,很多大學生都非常喜愛她親手編織的手機袋。談到編織,魯畢阿嬤強調,它是泰雅族人的百年來的傳統,無可取代。自古以來,男人們外出打獵,女人則在家中編織,儼然已成為一種天職。伴隨者文化傳承,編織象徵意義豐富,每一種顏色都有其深意;每一種圖騰也都有各自代表、賦予的意含。所以編織,是泰雅族人的使命,更是一種驕傲。魯畢阿嬤將延續這像傳統視為她的人生目標,除了平日在學校教導小學生編織以外,更會出席比賽參加年度編織大賽,也經常是競賽中的常勝軍。當然,身為「小魯畢」(魯畢阿嬤的孫女)的魯畢傳人也習得一身編織的好本領,雖然才十歲,卻對編織非常「上手」,當場大方地為我們示範編織技術,魯畢阿嬤則在旁指導,眼裡滿是微笑與驕傲。而我們這些粗手粗腳的都市人也當場被迫展示學習成果,接受大小魯畢的專業指導。
(魯畢阿嬤的作品) (小魯畢的作品)
X
超元氣的國寶級阿嬤──渾身上下充滿泰雅文化的張媽媽
緣起小記
繞了全櫻花村尋找張媽媽,我們除了感受到櫻花村強烈的櫻花氣息之外,也感受到了部落型村落特有的、緊密的情感,每一個村人都會熱心地指引方向,多虧大家的幫忙,我們才能順利找到張媽媽的住處,探聽到關於張媽媽的資訊。
永樂巷也不愧為永樂巷,在這裡的居民都是快樂的。今天村里沒大人,小孩們說,大人們都去採高麗菜了。後來,看到張媽媽回到工作室準備的時候,我們的確看見張媽媽有好幾顆高麗菜,還很開心地送人。
張媽媽的名前
張媽媽漢名張胡愛妹,泰雅族名為BAGAN-NARWEE,張媽媽說,他們的名字都是父母以及族人經過觀察、討論後所賦予的,孩子誕生後,會先有一個名字,其後,還會看小孩如何日後發展,或是外型、專長等等,再賦予相關含意的名字。例如,會織布又會打獵的,就叫做DOMEN,意為「圓臉」,表示那個孩子的臉圓圓的像月亮一樣。而張媽媽的BAGAN是來自於張媽媽擅長編織與打獵,能文能武的緣故。而有的時候,孩子們的名字會有爸爸的名字,就像小畢魯的名字裡帶有祖母的畢魯,是一樣的,這也是一種傳統,在泰雅族人中是一個普遍現象,可能出於長輩們的期待。張媽媽強調,替小孩取名,是一件大事,絕對不能馬虎,到現在,她一共有十一個孫子了,每一個除了有漢名之外,也都保有泰雅族傳統的名字,這是泰雅族的文化寶藏,更是泰雅先民們留傳下來的智慧、給孩子們的gift。
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張媽媽
張媽媽今年已屆七十八高齡,卻顯得精神奕奕,完全不像是一個阿嬤。她精通唱歌、跳舞、樂器、編織、廚藝……,甚至,能文亦能武,也能夠和男人們一起上山打獵。在她身上,我們既看到了泰雅族女人的傳統才藝,又能夠端倪到泰雅族男人與生俱來的勇敢與豪氣。
被問到如何習得一身才藝,張媽媽謙虛地說:「愛玩嘛!」但隨即也告訴我們,時時保持著好奇心去學習,就能夠有所收穫。張媽媽和所有的泰雅族女人一樣,自小學習編織,除了擁有一副好歌喉,更繼承了父母的音樂才能,因此成為現在全國唯一還能夠演奏泰雅族傳統樂器的泰雅族人。憑藉著天生的音樂潛能,張媽媽的節奏與韻律感更是渾然天成,舞蹈是她的最愛之一,也是眾人望其項背的技能。
泰雅族人現在最重視的是聖誕節(本來是定十月為普慶的日子,這是因為受到教會駐入的影響),每年這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