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化时代的大粪争夺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星星:集体化时代的大粪争夺战 发布时间:2013-10-23 09:55 作者:毕星星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754次   我回村里发现了老档案,很意外。一个躺柜,塞了多少陈年古董。我伸手进去抓了一把,捞上来就有几张粪票。   粪票是干什么的?几十年的光阴过去,它可成了稀罕物件了。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大家都熟悉这个民谚。早年没有化肥,上粪只有牲口粪和人粪。想得牲口粪要到官路去捡,去拾。做农民地道不地道,拾粪是一个很要紧的标准。拾粪要起得早,天色黑蒙蒙的,背起粪筐就出了门。赶大车的要赶路,一般东方不亮就套车上路了。你起来晚,粪早就轮不上你拾了。白天土路上也有碰上马粪驴粪的,不多。谁遇上了,用脚踢推成一堆,顶尖踩上两脚,表示已经有人占定,后面拾粪的就不能动了。拾粪也有行业道德的。   合作化了,土地归了公,牲口归了公,大圈里的牲口粪当然是集体的。那么牲口拉在土路上的粪呢?社员自己还有点自留地,也要施肥。路上的驴粪蛋还能不能捡拾?牲口是集体的,牲口拉下的是不是集体的?如果设坛辩论,我看也是个复杂的学术问题,难以辩清。当然也没有辩论过,大家约定俗成,大圈里的牲口粪是集体的,土路上零星拉下的就谁拾了归谁。工作队曾经表扬过一个老农,土路上拾了一堆粪,双手一掬,扬到路边大田里了。他当然也可以踢踏成一堆,回去拿了粪筐来收了,下到自留地里去。他没有这样,这是热爱集体。大会表扬他爱社如家,把个人的土粪让给了集体。不过既然这属于大公无私,说明在大伙心里,土路上的粪,还是谁拾了归谁。   既然土路上拾粪归自家,队里使唤牲口的把式,下地时就常带着粪筐。牲口要拉粪了,停下来,使筐接了。出工时放在地头,收工了提上,撒到自留地里去。这样一来,显得和集体很生分,账算得太精细了,一堆牲口粪都要争个你的我的。可就是那样。农民自家和生产队,界限清着哩。   土路上拾粪归自家,那么,大田里牲口拉粪能不能拾了归自家?牲口粪能拾,马尿驴尿能不能拾?要辩论清楚,这大概又是个十分复杂的学术问题。大田里牲口撅起尾巴要排粪了,也确实有过驾犁驾耙的把式拿起粪筐接粪,攒了提回去。甚至也有提了小罐等着接牲口尿尿的。不过道理大不过人情,很快大家觉得,这个算账算得太苛刻了,过了,也就不那样了。   农民也和集体争抢人粪,这就是粪票的来历。   集体化了,人是社里的人,人粪当然是社里的粪。你吃集体的,拉下的不是集体的?这好像挺合乎逻辑推理。可是农家都有自留地,农民靠那一小块地吃菜,还有点别的小自由出产,过日子离不了。这就是所谓“资本主义尾巴”。农民很钟爱这个尾巴,有粪总要给它留着。“自留地里拼命哩,集体地里养病哩。”这是当年干活的写照。自留地肯定比集体大田庄稼好,傻瓜都知道。原因明摆着,农民有粪总要留给自留地。   大马房的牲口粪既然不属于自己,农民只能在自家的茅粪动脑子。   生产队控制茅粪的办法,一开始只是按人头,一家几个人,年终记几份大粪工。   很快有人提意见,人口有大口小口,食量不同,排粪量当然不同。怎么能大口小口混算?应该按出粪量,一担茅粪记一个工。到谁家挑一担茅粪,发一张粪票。这就是粪票的来历。在一个票证制度系统严密的时代,动辄要发票证,收票证,人们的票证意识空前强烈。和大粪联系,粪票的地位比较卑下。可它也抵工分的,不能小视。粪票兑换工分,属于在一个小范围内流通的有价证券。粪票是哪个年代比较极端的票证。大粪发票,是集体化时代最丢人的景观。   粪票流行过一阵之后,很快出现了弊端。论担收粪,就有人不停地往粪缸里灌水。生产队大粪车上门,收下的尽是清水。你收赶不上他灌,粪缸老是满的,招呼粪车来拉。拉的都是典型的水货。   生产队一看这样不行,有人出了主意,每月放三天茅粪假,这三天,可以往自留地送茅粪,三天以后,茅粪归集体。这三天不定期,你不知道那天放开,就不敢随意灌水了。   一声“放茅粪啦——”社员奔走相告,欢天喜地,家家出动给自留地送粪。三天过去了,知道一个月内不会再放茅粪了,他接着往粪缸里灌水。   这样不行。生产队下了禁令,茅粪统归集体,多会也不准往自留地送茅粪。   社员有的是办法。他们给院子里拉了一堆黄土,掏出茅粪,灌进土堆做成粪干。抬筐,胳膊挽着,送到自留地里去。我送脏土里,你也不让?生产队拉去的,照样是粪水。   生产队严令宣布,禁止土粪出村。白天没有动静,一到晚上,小车推,人拉肩扛,粪干总要送到自家地里去。   我家住在巷口,晚上总有踢踢踏踏的人声脚步声。父母都能分辨出那一家在偷粪。脚步快了,母亲说,这是你三婶。支扭扭的声音,母亲说,这是犬娃的小推车。女人们携带得少,脚步轻。男人大筐,脚步腾腾的。施肥季节,一个晚上,偷粪的队伍悄悄摸摸欢腾到黎明。日头红了,新的一天来了,打着哈欠,拖着疲惫的身子,到大田混工分去。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