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第二节 糖尿病 ?糖尿病(DM),是一组由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导致的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出现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慢性高血糖可导致多种器官和组织损伤,如心、脑、肾、眼、神经受损,是致残及致死的重要原因; ?近10年来DM在我国已形成流行趋势,发病从30年前的0.6%上升到现今的5%,大城市为10%; ?全国DM总人数现近3000万,其中约95%为2型DM,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目前我国2型DM高发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病率达7%~1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与遗传、环境、免疫因素有关。 1、1型糖尿病 自身免疫因素,是1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单卵双生子长期跟踪,其发病一致率高达50%;双亲患1型糖尿病,子女患病风险率为2%~5%,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化学及饮食因素。病毒感染最相关,如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上呼吸道及肠道感染。 ?自体免疫:90%的1型患者,血中有胰岛细胞自身抗体。抗胰岛细胞抗体(ICA)、抗胰岛B细胞表面抗体(ICSA)、抗胰岛素自身抗体(IAA)、抗胰岛素受体自身抗体(IRAA)等。 2、2型糖尿病 遗传缺陷,是2型糖尿病的首要病因之一。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2型中更为重要。单卵双生,患2型糖尿病一致率为90%;双亲1人患2型糖尿病,子女患病风险率为5%~10%;父母皆患,子女的患病率达5%~22%,糖耐量减退者占42%~62%。为多基因、多环境综合致病。 2型患者基本特征,为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抵抗。 ?环境因素:流行病研究,包括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减少。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 目前认为: ?胰岛细胞破坏,导致了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是1型糖尿病的首要发病机制。 ?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胰岛素不能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胰岛素不能正常降低血糖,胰岛素敏感度降低,称为“胰岛素抵抗”)。 ?长期慢性高血糖,导致了“葡萄糖毒性作用”,是引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原因。 二、病理 1、1型糖尿病:病理变化特征为,B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胰岛炎。病程短于一年死亡者,B细胞数量为正常的10%。约50%~70%患者病理有胰岛炎。 2、2型糖尿病:病理特征为,胰岛淀粉样变。90%患者有胰岛淀粉物质沉积、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胰高血糖素分泌细胞增加。 3、病理改变: ⑴动脉:大、中动脉粥样硬化;中、小动脉硬化; ⑵微血管病变:常见于视网膜、肾、肌肉、神经、皮肤的毛细血管基膜增厚; ?肾:呈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其具有特征性; ?视网膜血管:血管玻璃样变性、小动脉硬化; ?外周神经和自主神经:神经轴突变性; ⑶肝:脂肪沉积,引起脂肪肝。 三、临床表现 1型糖尿病:多在30岁以前起病,起病较急,症状明显,有酮症倾向。 2型糖尿病:为40岁以上的成人或老人,起病慢、病情轻,体检时、或有并发症时才发现。 1、代谢紊乱症候群 渗透性利尿: 多尿:失水性消渴,思饮; 饥饿:体内缺乏能源,饥饿多食; 消瘦:蛋白质、脂肪消耗增多,体重减轻。 以上形成了“三多一少(多喝、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临床症状。 2、并发症 ⑴急性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DKA):胰岛素不足、升糖激素升高,引起糖、脂肪、蛋白代谢紊乱及水电解质失调,呈胰高血糖、高血酮、酸中毒综合症。 ?起初,多尿、烦渴、乏力加重; ?随后,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烦躁、嗜睡,呼吸深快,丙酮气味,即失代偿阶段; ?最终,严重失水,致尿少、皮肤干燥、眼球下陷、脉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昏迷。 实验室:尿糖、尿酮阳性;血糖、血酮升高;尿素氮、肌酐升高。 ?高渗性昏迷(NHDC):因严重脱水,导致嗜睡、烦躁,抽搐,病死率高。 实验室:血糖明显升高,尿糖强阳性,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 ⑵慢性并发症 ?大血管并发症:冠心病,缺血、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间歇性跛行,肢体坏疽,多脏器受累。 ?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为成人失明的原因。 ?肾病变:肾小球硬化症,为首位死因。 ?神经病变: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呈对称性肢端感觉异常:麻木、刺痛、灼热、感觉迟钝等,后期因肌张力减弱,出现垂足; ?自主神经病变,出现瞳孔缩小或不规则,对光反射消失,出汗过多或过少。 ?皮肤:水泡病、脂性渐进性坏死等。 ?感染:皮肤或粘膜感染。常发生疖、痈,尿道、生殖道感染;易患结核,且容易恶化。 ?下肢溃疡、坏疽:糖尿病足。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WHO颁布的诊断标准: 1、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重庆大学版信息科技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 VIP
- 大班课件《有趣的盐》.pptx VIP
- DB51T 3239-2024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数据交换规范.pdf VIP
- 中小学音体美器材配备重点标准.doc VIP
- 2024年全国考点PET口语真题汇总(1-12月).pdf VIP
-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培训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pdf VIP
- 话题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ppt
- JBT 5943-2018 工程机械 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pdf VIP
- 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升员工幸福感-来源:现代企业文化·下旬刊(第2020003期)-中国工人出版社.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