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观点一:通才教育应成为高等教育的基本关注维度。 材料2.职业素质的三个来源 1、只知敬仰君子,不懂笼络小人,很难有所作为。2、只学伟大思想,不屑平庸思维,很难有所成就。3、只追求爱,不化解恨,很难心灵平静。4、只谋建设,不防破坏,很难做出成绩。5、只友好邦交,不智对仇敌,很难持续发展。6、只懂拼命挣钱,不懂得健康养生,很难说对自己和家人负责。 材料3.耶鲁1828年的报告 19世纪初,科学启蒙运动正盛,而且美国独立以后开始向中西部发展,自然科学和工艺技术等职业实用科目日益受到重视,美国大学中的古典学科受到批评和攻击。不少学者主张大学应放弃古典学科,着重讲授实用学科。 1827年9月,耶鲁大学校长杰里迈亚·戴牧师(Reverend Jeremiah Day)组织了一批教授研讨是否应该淘汰那些古典学科,次年发表了一个报告,即耶鲁报告,也称为:Report on the Course of Instruction。 材料3.耶鲁1828年的报告 1、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教导单一技能,而是提供广博的通识基础,不是造就某一行业的专家,而是培养领导群伦的通才。 2、大学教育必须提供心灵的训练和教养(the discipline and furniture of the mind),训练指扩展心理官能的力量,教养指要以知识来充实心灵。 TED;全新思维——“设计感;故事感;交响力;共情力;娱乐感;意义感”已经成为决胜未来的六大能力。 材料3.耶鲁1828年的报告 3、大学教学的目标在于为卓越的教育奠定基础(Its object is lay the foundation of a superior education )。这种卓越英才教学,必须是广博的、深入的和坚固的(must be broad, deep, and solid),以区别于局部的或浅薄的教学。 材料3.耶鲁1828年的报告 4、每一项古典学科都具有心灵训练和教养的独特功能,相反,职业技术科目没有这种功能。 5、在古典学科的广博学习中,用深思冥索的反复辩论的方式,是培养各种专业人才和领袖人物的最佳教学方法。 材料3.耶鲁1828年的报告 梅贻琦、潘光旦的《大学一解》,说为什么大学非要有“闲暇”不可,就因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而自审其一人之生应有之地位,非有闲暇不为也”。而现在的状态,即使是北大校园,大家急匆匆走路,都像在赶地铁。如果大学校园里的教授们、学生们也都没有“悠闲”,没有不着边际的思考,没有特立独行的精神追求,那么我们就只能做一些迫在眉睫的“职业培训”了。把大学降到职业培训的层面,实在让人担忧。 材料4.芝加哥“全人教育宣言” 1990年6月,在米勒(Ron Miller)的倡导下,80位支持全人教育的学者在芝加哥签署了著名的“全人教育宣言”——《2000年的教育:全人教育的观点》,共提出十大教育改革原则。 材料4.芝加哥“全人教育宣言” 原则一,为人类的发展而教: 否认教育目标中将国家的发展如经济“人力资源”的培育,放在个人的发展之上,要为人的和谐、平静、合作、合群、诚实、公义、平等、同情、了解,以及爱等方面而教。 材料4.芝加哥“全人教育宣言” 原则二,将学习者视为独立的“个体”: 个体有其多元与差异性,故应因材施教,反对制式化、机械化的教育形式。 材料4.芝加哥“全人教育宣言” 原则三,承认经验在学习中的关键角色: 经验是机动的,而且是不断成长的。教育的目的必须让个体经由经验自然而健康的成长,而不是籍由有限的、割裂的、预先调节好的“课程”来完成汲取知识和智慧的路径。例如贝聿铭 。 原则三,承认经验在学习中的关键角色: 民国初年,贝聿铭之父贝祖贻参与筹组中国银行。民国四年(1915年),贝祖贻调任中国银行广东分行,携妻女离开故乡苏州,迁往广州市,两年后(1917年)的4月26日,贝聿铭于广州出生[4]。 民国七年(1918年),贝祖贻为逃避政争,举家移居香港[4],设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出任总经理,贝聿铭的弟妹皆在香港出生[5],他在香港度过童年,入读圣保罗书院。 原则三,承认经验在学习中的关键角色 民国十六年(1927年)贝祖贻获政府谅解,出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经理,一家人就搬到上海。贝聿铭初中就读上海青年会中学,高中毕业自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应祖父贝理泰要求,贝聿铭每年暑假会回苏州,入住祖宅狮子林。苏州园林的生活经验,影响到贝聿铭日后的设计哲学:“人与自然共存”、“家庭的真正含义:内聚力和历史”[6]。 贝祖贻公务繁忙,贝聿铭与姐弟妹主要由母亲负责照顾教养。贝聿铭之母是虔诚的佛教徒,待人热情,交友广阔,贝聿铭深受其影响[6]。 又例如李安。 材料4.芝加哥“全人教育宣言” 原则四,以整全观为切入点的教育:重视联结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