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苍术 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 厚朴 去粗皮,姜汁制,炒香,三斤二两 陈皮 去白,三斤二两 甘草 炒,三十两 【主治】湿滞脾胃证。 【病机】湿浊困阻脾胃,运化失常, 气机阻滞,胃失和降。 【治法】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方解】 君:苍术 — 芳化辛苦温燥,尤善燥湿运脾。 臣:厚朴 — 行气化湿,消胀除满。 佐:陈皮 — 理气和胃,芳香醒脾。 生姜、大枣 — 调和脾胃以促运化。 使:炒甘草—和中,调药。 配伍要点:本方以化苦燥药配伍行气药,以“苦辛芳香温燥”为特点,其中苦降辛开能消胀除满,芳香化浊能醒脾和胃,温中燥湿能健脾助运。 【运用】 1、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之基本方。 名医论方 4、临证加减: · 兼食滞者加神曲、麦芽; · 兼便秘者,加枳实、槟榔; · 寒湿者,加干姜、肉桂; · 湿热者,加黄连、黄芩。 6、现代研究: · 健胃、助消化,调节胃肠运动; · 解痉,镇痛,抗胃溃疡; · 抗细菌、真菌,抗病毒。 7、衍化方: · 不换金正气散 · 柴平汤 8、病例分析: 阻滞气机:脘腹胀满,食少 胃气上逆:呕吐恶心 湿性重滞:肢体倦怠,嗜卧 湿邪下注:常多自利或便溏 湿盛之象:苔白腻,脉缓 ·平胃散· 湿困脾胃 苍术配厚朴:苍术为燥湿健脾之要药,厚朴行气化湿,助苍术以加强健脾燥湿之力。 ·平胃散· · 厚朴配陈皮:相须为用,加强下气降 逆,消胀除满之功。 ·平胃散· 2、辨证要点: · 脘腹胀满,食少体倦,苔白腻而厚。 3、本方亦主治:(属湿滞脾胃之证) · 呕吐恶心,嗳气吞酸; · 肢体沉重,怠惰嗜卧; · 常多自利; ·平胃散· ·平胃散· 5、现代应用: 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 胃肠神经官能症等证属湿滞脾胃者。 ·平胃散· 第三节 中成药的分类与命名 一、中成药的分类 (一)传统科门系统 (二)按现代方剂学 (三)按剂型分 (四)剂型与科门系统结合 (五)科与方剂结合 (六)按药性 (七)按主治病 (一)以方剂来源命名 如局方至宝丹来源于宋代,济生肾气丸源于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 (二)以处方组成命名 如二冬膏,三黄片,五苓散,六味地黄丸均属此类命名。 有的处方简单,则直书组成药物,如磁朱丸。还有的是以组成药物的比例命名如六一散由滑石 6份甘草 1份组成。中成药新药用此法命名的也不少如板蓝 根冲剂,板蓝根颗粒、银黄口服液、双 黄连注射液等 二、中成药的命名 中成药商品学 一、目的:学会常见疾病的问病给药(如感 冒、咳嗽、便秘等) 二、需要达到的基本技能: 1.熟悉市面上常用的中成药的品种,分类, 主要功效及相应的临床应用。 2.能通过病人的典型症状辨别病人的疾病。 3.注意:中成药的非处药一般适用于一些 症状轻、易辨识的简单疾病,对于复杂的不 明原因的疑难杂症一般不适应单纯选用中成 药,需要有经验的临床医师为其诊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 药 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成药 二、中成药和中成药商品学的含义 所谓中成药,指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生产和应用,可直接在市场上购销的具有一定的质量规格的中药制剂成品。 研究中成药产销、质量要求与检验、合理应用、经营管理与贮藏养护等理论与技术的学科科为中成药商品学,它是中医药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性质稳定 疗效确切 毒副作用相对较小 并且服用、携带、贮藏保管比较方便。 三、中成药的特点: 1.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是中成药的初步形成阶段。 《黄帝内经》我国现有的第一 部医学经典著作。当时的中成药包括丸、 散、膏、丹、 酒多种剂型。 四、中成药的发展简史 四、中成药的发展简史 2.两汉时期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公元 150-219年)撰写《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如理中丸、肾气丸、鳖甲煎丸、乌梅丸、麻子仁丸等,因其疗效 确切,至今仍沿用。 3.魏晋南北朝时期 晋代葛洪(公元 261-341年)所著的《肘 后备急方》 ,收藏有方剂10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