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像业的产业基础与发展(节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音像业的产业基础与发展(节选)

中國音像業的產業基礎與發展(節選)一 音像業2002年的發展狀況 中國音像業在1998年的大滑坡(發行總額由上一年的18.4億元下滑到12.48億元,幅度達32.2%),引發了長達三年的不景氣,於2001年開始明顯好轉,當年發行總額比上一年度攀升了21.3%,達到18.04億元,但仍未有恢復到1997年的水準。真正好轉是在2002年,當年實現發行總額達到10年來的最高點——24.68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27%,突破了20億元大關。 2002年,音像業不僅發行總金額達到了歷史最好水準,而且發行總量也大幅度提高,由2001年的2.25億盤(盒),達到2002年的3.74億盤(盒),增長幅度高達40%,突破了3億盤大關,創了自1979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從整體情況看,音像業已經走出了連續三年不景氣的低谷,取得了相當好的成績。與三年前相比,音像業無論產業結構還是行銷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其一,市場主體的變化。國有音像出版單位在90年代中後期進入了大幅的衰退期,由原來的絕對優勢退而次之,新崛起的則是民營唱片製作公司和發行公司,他們分別集中在北京和廣州等地。據不完全統計,為正版市場提供貨源的80%以上來自民營發行公司,原創音樂的80%~90%來自民營唱片製作公司(他們擁有95%以上的簽約歌手)。 到2002年,已經發展壯大的民營發行公司,更是投入大筆資金購買了大量電影、電視劇和音樂的音像版權。電影《英雄》音像版權的競拍現場,我們幾乎看不到國有音像出版單位老總的身影,兩家實力雄厚的民營發行公司以1700餘萬的天價購得音像版權,創了我國音像版權賣價的歷史紀錄。據了解,電影、電視劇和音樂的版權由於買者踴躍,價格居高不下,反映出我國音像市場原創動力不足,供求矛盾突出的現狀。 其二,行銷方式的變化。自80年代初形成的行銷方式已經改變,訂貨會已經不是供需見面的必要平臺。“代銷制”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現金交易、廠家直銷、零退貨等預示著新的行銷方式正在試驗階段。北京、上海、山東等地區域性的連鎖銷售公司幾經挫折,也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經營方式,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儘管如此,新的、更加符合我國國情的行銷方式還沒有建立起來,目前應該是過渡時期,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將會形成新的模式。 其三,產品結構和價格的變化。產品結構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各載體市場份額的變化。據統計,現在我國音像市場上五大音像製品載體,盒帶自1997年以每年5%的速度持續下降,到2002年市場份額基本保持在45%的水準上;VCD則由2001年的50%,下降了5%,市場份額為45%;DVD增長比較快,由上2001年的1%,增長為4%,發行量首次突破1000萬大關,達到1800餘萬張,但仍落後於其他光碟載體的發行數量,主要是可資製成DVD的原創節目源嚴重匱乏所致;CD市場份額有所增長,由上一年度的6%(1997年以來,一直徘徊在5%~6%之間),增長為7%,發行量接近3000萬張。錄影帶仍持續萎縮,發行量只有43萬盒,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國音像市場的消費趨勢仍以盒帶和VCD為主,各佔45%左右。與美、日、歐、臺、港等地的CD80%、盒帶只有10%的市場需求還是有一定的差別。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消費水準的差距,我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用於文化娛樂的開支,儘管有相當大的增長,但仍保持在低水準發展之中,這一點似乎與我國購房購車的狂熱高漲有很大的反差,其原因應該與盜版有關;二是原創節目源嚴重匱乏,以CD和DVD為例:CD以記錄音樂為主,而我國的原創音樂發展不盡如人意,據了解,2001年,我國擁有簽約歌手的唱片製作公司製作發行的個人專輯大約只有20種左右,因此在市面上看到的國產原創CD品種較少,更多地是引進版和盜版。正版CD的發行量因價格高、品種少,始終沒有形成大幅增長的趨勢。DVD就更可憐了,全國每年的電影生產量只有80~100部,能製成DVD的就更少了。2002年自編DVD故事片122種,引進DVD故事片392種,為什麼會有大量的DVD故事片盜版出現,看來主要還是供需矛盾比較突出,正版滿足不了,盜版就乘虛而入,這大概也算是對盜版為何屢禁不止,越打越多的一種“合理”的注解了。 產品價格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盒帶的價格基本保持不變,VCD也保持了其一貫的低價(甚至更低),CD和DVD則由原來的高價進一步向低價發展,CD由幾年前35元~60元/張,下降為10元~20元/張,DVD則由原來的80元~100元,下降到20~30元/張。這是我國音像業者為了加強產品競爭力,打出的與盜版競爭的低價牌。其實,與其說是“合理競爭”不如說是“被逼無奈”,利潤空間被壓縮到最低,發行公司只有靠以量取勝(應該還有儘量避免稅賦)來維持生存。低價戰略只是權宜之計,與盜版“競爭”的口號既不

文档评论(0)

cbf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