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面向未来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北京景山学校 信息技术教研组前言
肩负历史使命,勇于创新与实践
——北京景山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之路
范禄燕 毛澄洁 李卓 袁立新
一、引言
从1979年方毅副总理转赠我校的第一台计算机开始,我校就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之路上已经探索实践了35年。35年来,我校在信息技术教育的道路上历经了无数个第一:第一个成立了计算机工作组后改为计算机教研组,最早开设计算机课程,最先成立了青少年计算机爱好者协会,最早编写自己的计算机教材,最早研制了CBE化学题库,最早建设校园网,最早开设机器人的选修课与普及大班课的教学实践,最早开展“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最早并一直坚持开设计算机编程课(Basic,Logo,VB,Java,Scratch,App Inventor),最早以信息技术学科为基础,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核心团队,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推进起到了设计核心、师生技术学习和应用的培训和保障者、课题研究应用的指导者,是真正的CIO……。
35年来,信息技术教研组的各位老师也伴随着学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亲历了从计算机到信息技术、从没有课标到有课标,从打字还是新鲜事的时代到手机编程都玩得酷的时代,她们在学校、东城区、北京市乃到全国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她们有着身为北京景山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历史自觉性”,为信息技术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是:郭善渡,沙有威,毛澄洁,李卓,覃芳,黄山,吴俊杰,王波,张凯,……。
随着人类步入大数据时代,基础教育面临着教学环境的巨变和课程改革的严峻挑战,探讨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新路径摆在了所有关心教育的人的面前。景山学校在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的指引下,依托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开放办学理念,勇于实践与探索,不断创造新的成绩。期间信息技术教研组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发挥中坚的骨干作用,在已有的成绩基础之上,不断地创新课程与教学模式,力争再创新的辉煌。现将我校的具体做法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期能够引发对这个问题高屋建瓴、具体而微的讨论。
二、北京景山学校的“历史自觉”性
1960年,北京景山学校因教改需要而成立,从此教育改革成为北京景山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也成为景山学校教师的第一重的历史使命。这第一重历史自觉性主要体现在探讨学制改革与教材建设方面。到了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个题词成为全国在改革开放环境下教育改革的鲜明旗帜,北京景山学校从此开始肩负起在“三个面向”的指引下,探讨现代教育新路径的第二重历史使命。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北京景山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在肩负第二重历史使命之中发挥骨干作用,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积累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1.学制改革实验
建校以来,我校一直在进行“什么样的学制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探索。1984年,我校开始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并且实行“小学、初中九年一贯、五四分段”的学制改革试验,实现了小学直升初中的无淘汰制度。2000年,在小学、初中九年一贯的基础上,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景山学校学制改革的经验,开始对部分品德行为良好、学习成绩优秀、体育成绩达标、学有余力已完全具备初中毕业水平的学生进行直升高中的试验,学生从九年级毕业班第二学期开始提前学习高中的课程。2010年,依据一部分学有余力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需要,实行初中二年和高中三年的五年贯通实验,最大限度满足一部分优秀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需求。以上学制改革试验,为国家推进学制改革,为全面实现普及高中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实践经验,同时也为学校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课程与教材改革
课程与教材改革是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景山学校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基础教育实际,率先开始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的编写工作。这套教材也是目前唯一获教育部批准并在全国推广的中小学校自编实验教材。其中信息技术教育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适用性均得到了专家和实验学校师生的一致认可。
编写教材是一个非常艰苦曲折的教学实践过程,在教师编制紧张又要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我们发扬景山人“有条件要上,无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教改精神,依托教育专家的专业引领,在一批有景山教改情结和历史自觉性的有水平、懂业务的老教师的带领下,带着真情实感去设计、编写与试验新的教材。
35年来我校的信息技术课程经历着从无到有,从自编讲义到编写教材,中小学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几乎都是我校教师主编或参与编写,并面向全国发行的。例如:1984年,我国中小学的第一本计算机教材《微电脑学习手册》就是郭善渡老师任主编的;2000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计算机》(1-6)全是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