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分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分解

2013.3 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 * 第三节 热致物质转移型 二、染料热升华 染料热升华的成像过程 在热源作用下,染料分子从色带的染料层扩散进入接受层,并被固定在接受层中形成印迹。 体系结构 染料色带:染料分散于成膜树脂中涂布于底基上制成; 接受介质:起固定作用,防止染料影像的印后热扩散。 2013.3 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 * 第三节 热致物质转移型 2013.3 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 * 第三节 热致物质转移型 背层 基材 粘结层 染料层 接受层 支持体 染料热升华型彩色色带的结构示意图 2013.3 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 * 第三节 热致物质转移型 染料热升华原理示意图 2013.3 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 * 第三节 热致物质转移型 A B A’ B’ 染料扩散 染料扩散过程示意图 2013.3 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 * 第三节 热致物质转移型 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 扩散进入接受层的染料分子的数量由热源输入的能量所控制,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脉冲能量实现对影像阶调层次的控制。 影像特点 较低的打印分辨率就可得到接近连续调的打印效果; 染料升华起纯化作用,染料分子堆积而成的影像色彩鲜艳,色纯度高。 2013.3 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 * 第三节 热致物质转移型 打印头 记录介质 染料色带 第六章 喷墨记录系统 第一节 喷墨记录概述 2013.3 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 * 第一节 喷墨记录概述 喷墨打印的分类 热气泡式 其它 压电式 喷墨打印机 随机式 连续式 电荷控制式 显雾式 喷涂式 电场控制型 多维偏转型 二维偏转型 侧面喷射式 端面喷射式 传声式 静电式 压电薄片型 压电隔膜型 压电管型 2013.3 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 * 第一节 喷墨记录概述 一、连续喷射型喷墨记录系统 系统构成: 墨滴产生器+喷嘴+带电器+偏转器+捕获器 特点 喷射速度快; 喷头结构复杂,体积较大; 可控制喷射方向,分辨率较高。 2013.3 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 * 第一节 喷墨记录概述 2013.3 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 * 第一节 喷墨记录概述 连续喷射型工作原理 油墨在墨滴产生器的作用下,从喷嘴喷射出去,油墨流在喷射力和电场力的作用下被引导进入带电器,油墨流在带电器中分裂成细小的墨滴,并同时带上相同符号的电荷,然后进入偏转器,带电墨滴在偏转器电场(控制信号)的作用下,有信号时发生偏转运动逃脱捕获器而到达承印物形成印迹;无信号时直线前进被捕获器捕获后送回到墨滴产生器循环使用。 2013.3 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 * 第一节 喷墨记录概述 二、按需喷射型(随机式)喷墨记录系统 系统构成: 转换系统+油墨产生器+喷嘴 工作原理 记录信号以机械脉冲的形式被施加到油墨产生器中,使墨滴喷射出去,到达承印物形成印迹;无记录信号时,无墨滴喷射,则无印迹形成。 2013.3 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 * 第一节 喷墨记录概述 特点 喷射速度慢; 喷头结构简单,容易喷头的多嘴化,彩色化容易; 机械作用,分辨率较低。 记录信号(机械脉冲) 2013.3 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 * 第一节 喷墨打印的基本原理 三、喷墨打印的特点 喷射速度快,可实现高速打印; 记录控制为脉冲信号,数字化容易; 分别选用CMYK油墨和喷头即可实现彩色记录,彩色化容易; 属于非接触式打印,适合于各种类型的承印材料; 打印喷头横向运动与承印物纵向移动相互配合,可实现较高的打印分辨率。 2013.3 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 * 第一节 喷墨打印的基本原理 2013.3 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 * 彩色 第一节 喷墨打印的基本原理 记录方式 主扫描 副扫描 黑白 第六章 喷墨记录系统 第二节 墨滴的产生方式和特点 2013.3 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 * 第二节 墨滴的产生方式和特点 一、墨滴形成过程 静压喷射 静压持续作用于墨滴产生器,形成墨滴。 特点 造粒机构简单,但控制困难; 墨滴粒径大小分布不均匀。 2013.3 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 * 第二节 墨滴的产生方式和特点 静压 墨流连续区域 墨流分裂区域 D0 静压喷射示意图 2013.3 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 * 第二节 墨滴的产生方式和特点 静压+震动压力 通过震动压力可控制墨滴的断裂频率; 特点 造粒机构复杂,可控制墨滴的断裂频率; 墨流均匀分裂,墨滴粒径大小分布均匀。 2013.3 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 * 第二节 墨滴的产生方式和特点 静压+震动压力喷射示意图 静压+震动压力 2013.3 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 * 第二节 墨滴的产生方式和特点 二、墨滴产生方式 主要类型 连续型 轻便型,微粒型,发散型 按需型 热气泡法 静电吸引型 特殊类型 固体相变化喷墨法 2013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