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省芜湖市三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芜湖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二年级三校联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共8页 命题学校 繁昌一中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共3小题,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对孔子思想中“时”的认识
对于孔子的思想,一般认为“仁”是其核心,相关讨论也较为充分。其实,孔子思想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时”。
孔子在《论语·微子》中对被称为贤人的伯夷、叔齐、柳下惠等人的德行作过褒奖有加的评价,但谈到自己时却说,“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这里的“无可无不可”,说的是万事万物没有什么绝对不变的,可与不可看起来是相互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统一。也可以说,孔子是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的,认为矛盾的双方可以转化,一切都应相机行事、依时而定。《论语·里仁》中说:“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这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一定要怎样做、不要怎样做,只要怎样合理恰当就怎样去做。对孔子而言,一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切都要顺应时势,相机行事,择善而从,力求得体,以获得最佳效果。
孔子主张遇事依时而定,灵活应对,但这绝非没有原则地肆意妄为。其实,在孔子思想中,“时”与“仁”是交融会通的,依时而定的所作所为,正是为了争取实现仁道的远大理想。
《论语·阳货》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山弗扰盘踞在费邑图谋叛乱,召孔子去,孔子答应了。意欲前往。子路以公山弗扰是叛臣,反对孔子去。孔子说:“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孔子的回答是:如果给我机会,我是不会错过时机的,我将余使周文王、武王的仁义之道复兴在东方!由此可见,孔子的“时”是和他所主张的“仁”密切相关的,为了实现仁道的远大理想,有时需要采取灵活变通的手段。
从对管仲的评价上也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中“时”与“仁”的交融会通。孔子把“事君以忠”作为对臣下的要求。但当论及管仲时,孔子却没有拘泥于成见。历史上,管仲和召忽曾共同辅佐公子纠,当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继承君位后,召忽自杀以殉,而管仲却成了齐桓公的宰相。子贡从常理出发,认为管仲的行为是不忠不仁。但孔子并不这样看,相反,他从一个政治家的角度和天下政治统一的高度否定了管仲“非仁”。而是认为正是由于管仲,齐桓公得以称霸诸侯,并以周之德政匡正天下,人民至今都享受着这一恩赐。这里,孔子把对人民、对天下一统有大德的政治作为称作仁。这的确是孔子的远见卓识,他第一次明确了仁不仅是个人品德,而且还应包含政治作为。这正反映了孔子在评判人物时顺应潮流、依时而定的“时”的观念。
实际上,孔子的“无可无不可”、一切依时而定的思想,正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中庸即恰到好处、恰到火候的状态,就是“时中”。孟子发展了“时中”的思想,引入了“执中”“有权”的观念。《孟子·离娄》:“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这里的“权”就是因时而变、顺势变化的意思。”当嫂子掉进水里,就必须援之以手,将其救起,再讲男女授受不亲,就是见死不救、不仁不义了。在这里,“时”与“仁”最终得以会通融和,“时”的变通是为了实现“仁”的理想。总之,孔子思想中“时”的观念,反映了孔子顺应时势、因时制宜的辩证观点,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内涵。这也是孔子及儒家思想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1.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中“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所说“无可无不可”,即“可”与“不可”看起来是相互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说明了孔子的“时”的思想是辩证法的源头。
B.“无适也,无莫也”说明对孔子而言,为择善而从,一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切都要顺应时势,相机行事,以获得最佳效果。
C.公山弗扰盘踞在费邑图谋叛乱,召孔子去,孔子不顾子路的反对,意欲前往。孔子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待“时”而动的观念。
D.孔子不拘泥于“事君以忠”顺应潮流、依时而定的“时”的观念。
.下列对“时”与“仁”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子的思想中“时”与“仁”是交融会通的,他主张遇事依时而定,灵活应对,而这依“时”而动的原则则是“仁”。
B.“时”与“仁”密切相关,孔子应“非仁”的公山弗扰之召前往,是想使周文王、武王的仁义之道复兴在东方,所采取的变通的“时”的手段。
C.“时”与“仁”交融会通,对“仁”的内涵可“依时而定”,管仲以前“事君以忠”为“仁”,管仲以后“仁”则变为对人民、对天下一统有大德的政治作为。
D.孟子引了“执中”“有权”的观念,使“时”与“仁”最终得以会通融和。嫂子掉进水时,就不能再讲男女授受不亲而不援之以手。在这里,“时”是手段,“仁”是理想。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时”与“仁”同为孔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
-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四川省成都市航天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英语).doc
-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评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 四川省成都石室白马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中学等三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中学等三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 安徽省蒙城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安徽省蒙城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 安徽省蒙城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安徽省蚌埠二中09-10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含答案).doc
-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