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放是个伪命题
                    开放是个伪命题
尽管没有无聊看客幸灾乐祸的意味,但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三者的争斗还是那么令人期待,而导火索最好是因为平台战略——三者在自己的核心领域扩张的同时,又在觊觎别人的领地; 三者都声称要开放平台,而实际上却始终在跑马圈地。
 
且慢,什么是平台?这一中国最近几年才出现的热门词汇,在百度百科中有更直观的解释: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平台一词有了它更为广泛的内涵。它是一个舞台,是人们进行交流、交易、学习的具有很强互动性质的舞台。
 
处在平台之上: 个人更能够获得起跳的动力,企业更容易实现业务的拓展,而产业也更方便进行业务的整合
 
在众多利好的撺掇下,商界为之倾倒,以至于无论是在公开场合的演讲中,商务谈判的磋商时,还是在内部培训的资料里,平台一词都被频繁提及。
 
平台热已成共识,而互联网行业尤甚。“因为互联网上的应用与信息层出不穷、翻滚增长,单一的产品与模式断难抵挡,所以互联网公司要生存立足、做大做强,须建平台以承载之、驾驭之,说到底是圈用户、圈信息。”媒体在观察文章中如是写道。
 
可以说,中国互联网的前一个十年是平台的天下。因为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巨头就是分别凭借搜索引擎、即时通讯、电子商务等平台,凝聚了大量的用户、信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互联网版图上的位置,而更多互联网公司也在努力通过平台实现自己的梦想。
 
旧的十年已经随风而去,站在新的起点展望: 互联网下一个十年的理想状态是什么?开放。然而,互联网企业的引领者能否摆脱小农意识的束缚?这还有待时间检验。但种种迹象已经表明,平台的开放现在还是个伪命题,互联网依然是个有围墙的花园。
 
先来看关于百度的两则新闻: 
 
一是,在一年一度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O 李彦宏宣布,百度将推出全新的应用开放平台,以期推动更多的互联网应用资源与网民需求直接对接,方便网民的“即搜即用”。他同时透露,百度未来将会通过付费、捐赠、广告等方式来推动应用开发商和内容原创者来通过百度的开放平台来实现自身商业价值的提升。目前已有数百家很多应用类的平台商加入到了百度的应用开放平台。
 
二是,李彦宏日前又公开表示,尽管公司近年来尚未积极开展战略性并购活动,但百度对此类交易的兴趣日益浓厚。他称百度一直都对可能的收购机会持开放态度,并将考虑收购那些可以通过百度的搜索引擎帮助其提供更多搜索内容的公司。
 
结合两则新闻,百度的平台能否真正开放,又变得扑朔迷离。
 
再来看关于腾讯的两篇报道: 
 
一是,在 年10月5日出版的《中国企业家》杂志封面文章——《腾讯:做互联网之‘水’》一文中,作者指出,
 
“业界对腾讯有敬畏也有愤怒。腾讯有点像互联网界的微软,凭借着强大的用户基础和‘后发制人’战略,先后在休闲游戏、网络游戏、门户、电子商务等领域攻城略地。最近,被谈论得最多的则是 邮箱、 输入法、 旋风、 影音等的来势汹汹。在这过程中,腾讯的一些做法被某些同行指责为‘抄袭’; 而一贯谨慎的马化腾喜欢使用‘渗透’这个词汇来代替进攻。” 
 
业界对腾讯有敬畏也有愤怒。腾讯有点像互联网界的微软,凭借着强大的用户基础和后发制人战略,先后在休闲游戏、网络游戏、门户、电子商务等领域攻城略地。
 
二是, 年7月,《计算机世界》刊登了一篇题为《“ 狗日的”腾讯》封面头条文章,文中把腾讯作为互联网公敌进行批判,将互联网商业竞争写成了不可调和的恩怨。详细叙述了联众、奇虎等与腾讯之间的恩怨情仇。该文言辞辛辣、“刀刀见血”, 并伴有联众创始人鲍岳桥等“受害者”声泪俱下的哭诉。
 
无论是语气稍微婉转的“水公司”, 还是言辞较为讽刺的“狗日的”,两篇报道深处一个共同的对象是: 腾讯正在进行的圈地运动。相形之下,腾讯开放平台的进程则相对缓慢。易观国际数据显示, 空间平台开放一年多的时间仅引入 款第三方应用。
 
恰逢网商大会在杭州如火如荼地召开,阿里巴巴的平台拓展也被总结提及。
 
尽管阿里巴巴在软件(阿里软件)、视频( 阿里视频)、互联网基础服务(万网)、搜索引擎(雅虎搜索)、即时通讯(阿里旺旺)等业务的拓展轨迹不断浮出水面,但其面临的指责甚少。究其原因,其很少染指其他与电子商务无关的领域。
 
两反一正的案例能否说明互联网巨头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能。
 
平台的开放现在还是个伪命题。“中国互联网还是一个有围墙的花园,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开放平台。大家都是利用自己的平台优势,在做更多的事情。” 业内人士指出。
 
就在不久前的达沃斯论坛上,搜狐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中国,大公司所要做的只是高薪挖走小型创业公司的人才,轻松复制其模式。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永远只有几家巨头在做,小公司没有生存空间的原因。” 
 
他表示,目前在中国,由于面临人才流失、创新产品遭侵权等原因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