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暑期高中学英文读后感征文活动的通知.docVIP

关于组织暑期高中学英文读后感征文活动的通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组织暑期高中学英文读后感征文活动的通知

关于组织2010年暑期高中学生英文读后感征文活动的通知 各高中学校、各位英语老师: 2009年暑期我市第二次组织参加了高中学生全国英文读后感大赛,在各学校支持下、各英语教师的指导下、广大学生的努力下,大赛获得圆满成功。学生的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更为可喜的是学生从此培养了英语阅读兴趣,形成英语思维与表达的习惯,提升了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为进一步落实我省深化素质教育,加强我市省英语实验课题的实施,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经研究,今年继续组织暑期学生英文读后感征文活动。 一、征文目的: 鼓励高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增强我市中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我市中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 稿件要求   1. 本次大赛欢迎参赛者进行多种主题和题裁的尝试,即每个参赛者的参选文章数目不限,但所选主题和题裁不得有重复。要求全部用英文撰写。字数:高中组1000个单词左右。 2. 参赛稿件自由命题,但主题必须围绕大赛所列读物展开,超出此范围视为无效稿件。   3. 参赛文章需连同参赛报名表一同在外研社2上注册投递或邮寄方为有效参赛作品(违者,作品视为无效)。   4. 比赛的部分获奖作品将在外研社主办全国优秀期刊《阳光英语》上发表,并在外研社2网站发布或结集出版;故获奖作者均被视为同意授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发表其作品,版权归外研社所有。   5. 参赛作品必须为参赛者原创,如有舞弊,一经查出立即取消参赛资格,并由当事人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  6. 参赛者所提交稿件及相关材料恕不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 三、征文对象: 我市在读普通高中一、二年级学生。 四、征文方式: 1.各校学生通读指定读物,写英文读后感。每个学生完成1或多篇;每篇字数在1000单词左右。   2. 网上投稿:   网址:2 参赛者在外研社悠游网上(2)上进行注册,并完成读后感大赛所需的必要信息。然后选择参赛者所在组别的指定图书,在线阅读部分章节。阅读之后,点击“我要写读后感”,就可以发表文章了。在截稿日期之前,参赛者都可以编辑自己的文章。   3. 邮寄投稿:   邮寄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9号(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社大厦南楼511室 邮政编码:100089   收信人:2010年全国英文读后感大赛组委会   4.9月30日前各校在自行评比的基础上,将评选出的优秀稿件(3-5篇)上交教研室。 五、指定阅读书目: 书虫 牛津英汉双解读物、轻松英语名作欣赏系列、悦读联播系列、不可不知的莎士比亚名著系列。 附: 1.2010年全国英文读后感大赛征文格式。 2.2009年全国英文读后感大赛我市获奖情况通报及部分获奖作品。 淄博市教研室 2010年7月 1.2010年全国英文读后感大赛征文格式。 姓名:崔静 地址: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06级19班 邮编:256400A Review of “A Tale of Two Cities” “A Tale of Two Cities”, one of Dickens’ works, is a well-known long story. And i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When I saw the title at first, I thought it might tell something about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two cities, which might be no fun. However, after reading it , I found I had been wrong. It portrays a brutal, bloody and revengeful society as well as love and friendship. It happened before and after the Revolution in France. The ruthless and cruel landowners and noblemen exploited the miserable people who owned nothing, but these poor people worked for others day and night. Noblemen had the power that one word would doubtlessly send others to priso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ci37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