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 论
一、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形态学的范畴。
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二、分类:
系统解剖学:将人体分成若干个系统,按各个系统进行形态结构等的
巨视解剖学 叙述。
局部解剖学 :将人体分成若干个部分,按部分来阐明每一个局部有关
广义解剖学 诸器官结构的层次排列、局部位置及毗邻关系。
细胞学
微视解剖学 组织学
胚胎学
其他门类:断层解剖学、比较解剖学、运动解剖学、应用解剖学、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等。
三、人体结构概述:
(一) 细胞+间质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
(二)人体九大系统:
1、运动系统:2、消化系统;3、呼吸系统;4、泌尿系统;5、生殖系统;
6、脉管系统;7、内分泌系统;8、感觉器;9、神经系统。
(三)分部:
1、头部:颅、面。
2、颈部:颈、项。
3、躯干部:胸部、腹部、盆部。
4、四肢 左、右上肢:肩、臂、前臂、手;
左、右下肢:臀、大腿、小腿、足。
四、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一)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两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二)方位术语:
1、上(颅侧): 近头者 下(尾侧): 近足者
2、前(腹侧): 近腹者 后(背侧): 近背者
3、内侧:近正中面者 外侧:远正中面者。
4、内与外:某结构与体腔或空腔脏器的相互位置关系,近腔者为内,远腔者为外。
5、浅、深:体内某点与体表间的距离,近皮肤者为浅,远者为深
近侧:靠近肢体附着者
6、四肢 远侧:远离肢体附着者
内侧和外侧 上肢:尺、桡
下肢:胫、腓
(三)轴和面
1、轴:
1)垂直轴:上、下方向走行;
2)矢状轴:前、后方向走行;
3)冠(额)状轴:左、右方向走行。
2、面:
1)矢状面(纵切面):将人体分成左、右两半
(居于正中,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两半称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额状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半;
3)水平面(横切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半。
器官:纵切面-与长轴平行 横切面-与长轴垂直
五、学习人体解剖学必须具备的观点:
(一)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
(二)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三)进化发展的观点
(四)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观点
第一篇 运动系统
组成:骨、关节、骨骼肌
第一章 骨学
第一节 总论
骨(bone):是一种器官,由骨组织(骨细胞、胶原纤维、基质)构成,具有一定的形态和构造,外被骨膜、内含骨髓,具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能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并具有改建、修复和再生能力。
骨骼:骨借骨连接连在一起称骨骼。
一、分类:全身共有206块骨
颅骨:脑颅骨、面颅骨 中轴骨
1、根据部位分 躯干骨:椎骨、胸骨、肋
四肢骨:上肢骨、下肢骨
2、根据形态分类:
1)长骨(long bone) 一体(骨干):内有骨髓腔,容纳骨髓
两端(骺):两端膨大,称为骺,其光滑面称关节面
干骺端: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
骺软骨(epiphysial cartilage):幼年时骺与骨干之间借透明软骨相连,该软骨称~,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融合骺遗留下来的痕迹称骺线。
2)短骨(short bone):立方形,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稍灵活的部位,如腕骨、跗骨。
3)扁骨(flat bone):扁宽的板状,常围成腔,如颅骨,肋骨。
4)不规则骨(irregular bone):形状不规则,如椎骨和髋骨。
含气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含气的腔称为含气骨,如上颌骨。
另外尚有发生于某些肌腱的籽骨,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
二、骨的构造
1、骨质:
1)骨密质 (compact bone):构成骨的外层,质地致密,抗压。
2)骨松质 (spongy bone):分布于骨的内部,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排列而成,呈海绵状,小梁排列与承受的压力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