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性话语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 篇一:批评性话语分析 ● 杜nbsp; 婷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语篇分析领域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1979年R.Fowler、B.Hodge、G.Kress和T.Trew出版了《语言与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提出批评语言学的分析方法,旨在通过对大众语篇的分析,来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在分析方法上,批评性话语分析坚持以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分析工具,通过观察语言特点和它们生成的历史背景来解释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 ,进而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其主旨是要透过语言形式来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以及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 随着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的深入,新闻语篇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天,以英语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媒体日益渗透到国际社会的方方面面,英语新闻每天都在影响着世界舆论。新闻报道从来就不是绝对客观公正的,许多新闻语篇看似客观公正,实则含而不露地表达了各种意识形态意义,对读者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从情态、直接和间接引语、转换、词汇等角度,考察和揭示美国新闻报道背后起作用的意识形态,进而揭示美国媒体以及主流社会对中国认识的偏差。 文本分析 2011年7月23日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国内外各大媒体对这次铁路交通事故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报道。美国的主流媒体一直宣称其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本文以《纽约时报》官方网站上的一篇报道为文本,以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从情态、被动语态、直接和间接引语以及词汇等方面分析报道中所蕴涵的意识形态,从而揭示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认识的偏差以及对中国国际形象的颠覆。 1.情态 情态主要表达人际功能,分析新闻报道中的情态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意识形态。在英语中,不仅情态动词、情态副词、情态形容词可以表达情态意义,动词的不同形式也可以表达情态意义。Halliday把情态分为两类,即情态化和意态。情态化常用来表示概率和频率;意态则用来表示义务和意愿。通过对新闻语篇中情态的分析,可以探讨出说话者的基本立场。 这篇报道中出现了很多处情态,比如: (1)Maybe this was corruption or substandard work, or perhaps things were put into place too fast. (2)Ive never heard of lightning doing that, but if it did, everything else would stop too.And the signal system should keep trains at a safe distance. 这些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的大量使用,体现了语篇的人际功能。例(1)中的“maybe”和“perhaps”表达的是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作者的这种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不仅暗含了这句话是事实,而且影响了读者对此次事件的判断。除此之外,具有贬义色彩的“substandard”(低于标准的)的使用又流露了作者对中国铁路安全的怀疑。例(2)中的“never”表达了说话者的吃惊,但实际上是对中国这次事故调查结果的完全否定;虚拟的“did”和“would”的使用,表达了说话者的主观看法,是说话者虚拟的主观臆断;“should”是意态化,表达的是信号系统应该使两辆车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实际上没有。这样的信息误导着读者,让读者感觉中国的铁路不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中国形象的玷污。 2.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闻报道中有独特的作用。直接引语往往出自当事人、知情人或者权威人士之口,可以有效地增强语篇的权威性,从而影响读者对新闻事件的看法。不同来源的直接引语表达说话人不同的意识形态,所以报道者往往引用对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有利的话,并把它们间接地强加给读者。与直接引语不同,间接引语通常是引用者转述的,在转述的过程中,由于引用者的态度和对原文的不同理解而表达引用者不同的立场和观点。所以,间接引语使用中往往包含更多的引用者立场。 (1)“There appear to have been some irregularities in the high-speed rail program,” said Richard DiBona,a transportation specialist at LLA Consultancy in Hong Kong. “Maybe this was corruption or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