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高中物理 13.3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8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4
(选修3-4)13.3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一、针对训练
1、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1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2中手轮上的示数__________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Δx为__________mm。
2、如下图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①光源、② 、③ 、④ 、⑤遮光筒、⑥光屏,对于某种单色光,为增加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可采取 或 的方法。
.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若遮光筒的长度为0.8m,双缝间距离为0.4mm,测得6条亮条纹间的距离为7.5mm,求所测的光的波长为 m。、(1)在做“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时,实验装置中分划板与游标卡尺相连.第一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A条纹中心时(图甲),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第二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B条纹中心时(图丙),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已知双缝的间距为0.5mm,从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m,则图乙中游标卡的示数是 mm,图丁中游标卡的示数是 mm,实验时测量多条干涉条纹的目的是 ,所测光波的波长为 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甲 图乙
图丙 图丁
.7.5×10-7、游标卡尺的读数分别为11.5mm和16.5 mm,AB之间的条纹数为4,条纹间距为5mm则由
可得
托马斯·杨(Thomas Young,1773~1829)英国物理学家、医生、波动光学的奠基人。1773年6月13日生于英国萨默塞特郡的米尔弗顿。他出身于商人和教友会会员的家庭,自幼智力过人,有神童之称,2岁会阅读,4岁能背诵英国诗人的佳作和拉丁文诗,9岁掌握车工工艺,能自制一些物理仪器,9~14岁自学并掌握了牛顿的微分法,学会多种语言(法、意、波斯、阿拉伯等)。尽管父母送他进过不少学校,但他主要把自学作为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手段,曾先后在伦敦大学、爱丁堡大学和格丁根大学学习医学。由于他对生理光学和声学的强烈兴趣(对声学的爱好与他的音乐和乐器演奏才能密切有关,他能弹奏当时的各种乐器),后来转而研究物理学。1801~1803年任皇家研究院教授。1811年起在伦敦行医。1818年起兼任经度局秘书,领导《海事历书》的出版工作,同时他还担任英国皇家学会国际联络秘书,为大英百科全书撰写过四十多种科学家传记。他的一生曾研究过多种学科(物理、数学、医学、天文、地球物理、语言学、动物学、考古学、科学史等),并精通绘画和音乐。在科学史上堪称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但更以物理学家著称于世。1829年5月10日在英国伦敦逝世,终年56岁。
托马斯·杨是波动光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光、声振动的实验研究,使他确信二者的相似性和波动说的正确性。在关于光的本性的争论中,1800年正是微粒说占上风的时期,他发表了《关于光和声的实验与研究提纲》的论文,文中他公开向牛顿提出挑战:“尽管我仰慕牛顿的大名,但是我并不因此而认为他是万无一失的。我……遗憾地看到,他也会弄错,而他的权威有时甚至可能阻碍科学的进步”。他从水波和声波的实验出发,大胆提出:在一定条件下,重叠的波可以互相减弱,甚至抵消。从1801年起,他担任皇家学院的教授期间,完成了干涉现象的一系列杰出的研究工作。他做了著名的杨氏干涉实验,先用双孔后来又用双缝获得两束相干光,在屏上得到干涉花样。这一实验为波动光学的复兴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由于它的重大意义,已作为物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流传于世。他还发现利用透明物质薄片同样可以观察到干涉现象,进而引导他对牛顿环进行研究,他用自己创建的干涉原理解释牛顿环的成因和薄膜的彩色,并第一个近似地测定了七种颜色的光的波长,从而完全确认了光的周期性,为光的波动理论找到了又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1803年,托马斯·杨发表了《物理光学的实验和计算》一文,力图用他自己发现的干涉现象解释衍射现象,以便把干涉和衍射联系起来,文中还提出当光由光密媒质反射时,光的相位将改变半个波长即所谓半波损失。
1817年,他在得知阿拉果和菲涅耳共同进行偏振光干涉实验后,曾于同年1月12日给阿拉果的信上提出了光是横波的假设。
在生理光学方面,他做出了一系列的贡献。早在179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高一物理单元测试 第三、四章 抛体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鲁科版必修2).doc
- 2012高一物理单元测试 第三章 抛体运动 12(鲁科版必修2).doc
- 2012高一物理单元测试 第三章 抛体运动 10(鲁科版必修2).doc
- 2012高一物理单元测试 第三章 抛体运动 13(鲁科版必修2).doc
- 2012高一物理单元测试 第三章 抛体运动 14(鲁科版必修2).doc
- 2012高一物理单元测试 第三章 抛体运动 1(鲁科版必修2).doc
- 2012高一物理单元测试 第三章 抛体运动 2(鲁科版必修2).doc
- 2012高一物理单元测试 第三章 抛体运动 4(鲁科版必修2).doc
- 2012高一物理单元测试 第三章 抛体运动 3(鲁科版必修2).doc
- 2012高一物理单元测试 第三章 抛体运动 5(鲁科版必修2).doc
- 2012高中物理 14.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4.doc
- 2012高中物理 14.5电磁波谱1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4.doc
- 2012高中物理 13.8激光1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4.doc
- 2012高中物理 14.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1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4.doc
- 2012高中物理 14.2电磁振荡1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4.doc
- 2012高中物理 17.2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每课一练 新新人教版选修3-5.doc
- 2012高中物理 4.4离心运动12每课一练 鲁科版必修2.doc
- 2012高中物理 2.1练习 鲁科版必修1.doc
- 2012高中物理 4.4离心运动13每课一练 鲁科版必修2.doc
- 2012高中物理 4.4离心运动11每课一练 鲁科版必修2.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