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3概述.doc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____课时 绪 论 教学目标: 了解微生物的基本内容,明确微生物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课程学习的主要任务。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微生物的概念和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一、微生物简介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绝大多数是肉眼看不到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类低等生物的总称。从广义上讲:它包括单细胞的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酵母菌、藻类(蓝绿藻)、原生动物等;多细胞的霉菌;以及不具细胞结构的病毒(动物、植物、昆虫病毒,噬菌体)。 (二)微生物的特点 微生物与动、植物相比,除了具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共同属性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 种类多分布广 2. 繁殖快 3. 代谢旺盛 4. 容易培养 5. 容易变异 二、微生学的研究对象 三、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的任务与目的 (一)研究的任务 (二)研究目的 四、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一)感性认识时期 (二)形态学描素时期 (三)生理学发展时期 (四)近代微生物学的发展 复习题: 1. 什么是微生物? 2. 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3. 简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并描绘其前景。 第____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这四大类微生物的基本形态。 2. 了解四大类微生物的繁殖方式 3. 初步了解病毒及噬菌体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 细菌细胞壁的构造和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方法。 2. 芽胞和荚膜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微生物与其它生物一样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进化。目前,微生物种类繁多,与动植物食品有关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噬菌体等,研究这些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是食品微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细菌是以横二分裂方式繁殖,单细胞的原核生物。或者说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细菌的大小 细菌的基本形态 一、球菌 二、杆菌 三、螺旋菌 细菌的结构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构造模式图 2.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 1)G(+)菌细胞壁化学组成: ①肽聚糖:真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其含量占细胞壁物质的40~60%,多达90%。多层网状结构。 双糖单位: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它们交替通过β—1,4苷键连接成的多糖骨架, 四短肽:由L—丙氨酸、D—谷氨酸、L—赖氨酸,D—丙氨酸形成的小短肽,与胞壁酸相连 交联桥:存在于相邻的两个短肽之间,连接一个短肽的L—赖氨酸与另一短肽的D—丙氨酸,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交联桥由5个甘氨酸形成的小短肽。 从而使G(+)菌的细胞壁形成多层的空间网状、坚固致密结构。 ②磷壁酸(垣酸):占细胞壁干重的50%。分为甘油磷壁酸和核醇磷壁酸 ③脂类:其含量占细胞壁物质的2%。除此之外,还有少量10%蛋白质。 (2)G(-G(-)G(+)菌细胞壁的结构与化学组成要复杂些,为多层结构。 ①外膜(外壁层):它位于肽聚糖层的外表面,呈不规则的波浪形,主要由脂多糖、脂蛋白、脂质构成。这些成分常与细菌的抗原性、毒性,以及对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 ②肽聚糖:仅占细胞壁干重的10~20%。机械强度抵抗力比G(+)菌弱,双糖单位与G(+)菌相同。差别在于: 四短肽:由L—丙氨酸、D—谷氨酸、m—二氨基庚二酸、D—丙氨酸构成。 没有交联桥。两肽尾的连接通过甲肽尾的D—丙氨酸与乙肽尾的m—二氨基庚二酸之间直接交联;并且不是所有短肽都连接,有许多游离的短肽。 ③脂类:其含量占细胞壁物质的20%,脂类含量多少与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的抗性有关,脂类能防碍药物的穿透。除此之外,还含有60%蛋白质,但G(-表1-2 G(-)菌与G(+)菌细胞壁的比较 菌型 肽聚糖 脂类 蛋白质 磷壁酸 二氨基庚二酸 G(+)菌 40~60% 2% 10% + - G(-)菌 10~20% 20% 60% - + 菌型 细胞壁 交联桥 层数 外膜 机械强度 G(+)菌 厚 + 单层 - 大 G(-)菌 薄 - 多层 + 小 3.细胞壁与革兰氏染色 原理: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及其化学组成决定了革兰氏染色反应。现知G(+)菌由于细胞壁肽聚糖含量高,脂类含量低,乙醇处理中被脱水引起细胞壁肽聚糖层中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细胞不被脱色,再用沙黄复染仍呈紫色;对于G(-)菌细胞壁中脂类含量高,肽聚糖含量低,因而经脂溶剂乙醇的处理,溶解了脂类物质,导致G(-)菌细胞壁肽聚糖层中孔径变大,通透性增加,结晶紫——碘复合物亦被乙醇抽提出,再用沙黄复染菌体呈红色。 4. 细胞壁与溶菌酶的溶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