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杨莎 罗丹 唐戌 ;一·地理位置及简介
二·公园的功能布局
三·景观空间结构
四·公园道路系统
五·公园植物配置
六·公园建筑与小品
;一·地理位置及简介;公园概况:重庆市南山植物园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规划控制面积15平方公里,实际占地551公顷,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城市近郊风景区,是重庆的“绿色屏障”。
公园性质:南山植物园是以收集我国亚热带低山植物种质资源,以观赏植物园专类园为中心进行植物保存、收集、栽培,集科普研究和园林艺术景观展示为一体的低山类观赏植物园。;二、公园的功能布局;南山植物园根据功能要求,分为植物园风景区、专类观赏植物区、科研苗圃区和植物生态保护区,规划建设十八个专类园.目前已建成开放的有蔷薇园、兰园、梅园、山茶园、一棵树观景园、盆景园、中心景观园和大金鹰园。;;
南山植物园中心园区核心景点,面积30余亩,是收集、制作、保存和展示重庆及全国各大流派盆景精品的盆景专类观赏园,除了几代南山人亲手培植的各类盆景外,更收集了我国各地的大小盆景数千株,还林立着10余个大型地景,加之名人题刻、诗词对联,无不显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将盆景园演绎得熠熠生辉。;蔷薇园位于重庆市南山植物园中心区,是在原南山公园白兰园的基础上修建的,占地176亩,曾因大量种植了樱花、海棠、玉兰等名花异卉,形成了“群芳吐蕊,花团锦簇”的自然美景,历来为山城人民所喜爱。作为展示蔷薇科植物的专类园,建设中特地从各地引进蔷薇科植物180余种6万余株,开辟了硕果累累的经济植物展示区,丰富多彩的多样性植物展示区,曲径通幽的森林游憩区和充满现代时尚气息的中心观赏区。;梅园位于蔷薇园东南角,共分三大区:梅花区、森林游憩区和众芳苑,占地70余亩,于2002年1月开园,它地处幽静,小巧雅致,是古香古韵的梅花与古典园林艺术结晶之作,游之令人乐不思返。南山有着种植梅花的悠久历史,是重庆市主要的梅花基地,历来赏梅、咏梅者甚多。;兰园位于重庆南山植物园中心区,占地面积30余亩,是在原南山公园兰草园基础上改建、扩建而成,于2001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迎接游客。
园内收集、培植、展示兰科植物3000余盆,有春兰、墨兰、剑兰、虎头兰、大花蕙兰等20多个品种。园内有抗战期间留下的陪都建筑西班牙别墅、“王者香”等景点和石柱曲廊、竹建的瑞香亭等小品以及宕水小溪、叠石造景,与环境融为一体,散发出浓郁的川东园林乡土气息。;世界濒危植物纪念园展出了42种世界珍稀濒危植物,并建设了世界灭绝珍稀濒危植物公墓。同时,引入保护的植物包括秤锤树、南方红豆杉、篦子三尖杉、红豆杉、宜昌橙、香果树、连香树、闽楠等。;山茶园属典型的山地园林,自然野趣,富有重庆特色。一座座陪都时期的大使馆和别墅掩隐在绿树丛中,保存了陪都历史文化的建筑风貌。园中的桂池之水天上来,仿佛一块明镜镶嵌在青山翠岭间。山茶园东邻兰园,西接金鹰园,占地105亩,于2004年3月开园。园内栽培川茶、滇茶、福建茶以及西洋茶170多个品种,两万余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古茶花千余株。;梅桂园位于中心游览区内,紧临蔷薇园,面积220亩,园内林木苍翠,环境优雅,分赏花区和登高区两部分。赏花区山势平缓,花木繁多,茶花、杜鹃各据山头,成林成片,附近亭阁成景、桂池荡波、花香不断。原法国使馆、苏联使馆等改建成的招待所5处,其造型别致,文化内涵丰富,可接待200余人同时入住。登高区山势陡峭,海拔近700米的鹞鹰岩耸空挺峙,宛若雄鹰翘首欲飞。立颠可览云香霞蔚,林涛隐现、江迹塔影,尽收眼底。;大金鹰园环抱山头一座,海拔600余米,占地200余亩,紧临山茶园,是南山植物园主要景点之一,也是《鸟瞰新重庆》的第一个景点,又是重庆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园内草绿树荫,常年云蒸霞蔚,四周苍劲松杉簇拥着幽雅村落,诗情画意氛围浓郁,娱乐景艺蕴底厚实。;三·景观空间结构;主体部分被分为两块,用桥连接。整体以蔷薇园、盆景园、山茶园、兰园组成,形成了园中带园的组合方式。
根据道路布置形式可推断为混合式布局;局部空间结构分析———入口;局部空间结构分析———蔷薇园;局部空间结构分析——盆景园;局部空间结构分析———盆景园;四、公园道路系统;园内道路有主干道、次干道、小路依环境而定。在铺装设计上都有不同的风格,如小径用碎的青石板材拼合而成,与周围的环境像融洽,同时又保护了周边的风景。在大的行人道路上采用一米五到两米五的通道,为行人带来了方便,同时还照顾到了残疾人群,给大多人带来了方便,更主要的是考虑到了安全通道。园内道路形式有沿景观而建设的道路,在不同的景区道路的铺设各有特点,在景点较集中的地方道路为小路,这样可以游到各个小的景点,同时还有分解人流拥挤的作用。北部和中部为直线路,南部景区为曲线道路。湖边的道路采用弧型的设计风格,与地形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曲线的道路设计给适合人们更进一步的与大自然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