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章 磨损与腐蚀失效分析 6.1 磨损失效分析 6.1.1 磨损及磨损失效 磨损 (1)磨损的概念 相互接触并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由于机械、物理和化学作用,造成物体表面材料的位移及分离,使表面形状、尺寸、组织及性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磨损。 (2)磨损程度的度量。一般采用长度 磨损量WL、体积磨损量WV和重量磨损 量WW来表示材料磨损的严重程度。 (3)耐磨性。是指在一定工作条件下 材料抵抗磨损的能力,分为绝对耐磨性 和相对耐磨性两种。 绝对耐磨性(简称耐磨性)通常用磨损量或磨损率的倒数来表示。 相对耐磨性是指两种材料磨损量的比值,其中一种材料是参考试样。用符号ε表示。 2. 磨损失效 机械零件因磨损导致尺寸减小和表面状态改变,并最终丧失其功能的现象称为磨损失效。 磨损失效是个逐步发展、渐变的过程,短则几小时,长则几年。 磨损与断裂、腐蚀并称为金属失效的三种形式,其危害十分惊人。 3. 磨损的类型 磨料磨损 粘着磨损 冲蚀磨损 微动磨损 腐蚀磨损 疲劳磨损 磨料磨损是指硬的磨(颗)粒或硬的凸出 物在与摩擦表面相互接触运动过程中,使材 料表面损耗的一种现象或过程。硬颗粒或凸 出物一般为非金属材料,如石英砂、矿石 等,也可能是金属,像落入齿轮间的金属屑 等。磨粒或凸出物可以从微米级尺寸的粒子 变化到矿石乃至更大的物体。 粘着磨损也称咬合(胶合)磨损或摩擦磨 损。相对运动物体的真实接触面积上发生固 相粘着,使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表面 的现象,称为粘着磨损。 相对运动的接触表面发生粘着以后,如果 在运动产生的切应力作用下,于表面接触处 发生断裂,则只有极微小的磨损。如果粘合 强度很高,切应力不能克服粘合力,则视粘 合强度、金属本体强度与切应力三者之间的 不同关系,出现不同的破坏现象。 冲蚀磨损亦称浸蚀磨损,它是指流体或固 体以松散的小颗粒按一定的速度和角度对材 料表面进行冲击所造成的磨损。冲蚀磨损的 松散颗粒一般小于1000μm,冲击速度在 550 m/s内,超过这个范围出现的破坏通常称 外来物损伤,不屑冲蚀磨损讨论内容。造成 冲蚀的粒子通常都比被冲蚀的材料的硬度 大,但流动速度高时,软粒子甚至水滴也会 造成冲蚀。 微动磨损 两个配合表面之间由一微小振幅的相对 振动所引起的表面损伤,包括材料损失、表面形貌 变化、表面或亚表层塑性变形或出现裂纹等,称为 微动磨损。 腐蚀磨损 两物体表面产生摩擦时,工作环境中的 介质如液体、气体或者润滑剂等,与材料表面起化 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形成腐蚀产物,这些产物往 往粘附不牢,在摩探过程中剥落下来,其后新的表 面又继续与介质发生反应。这种腐蚀和磨损的反复 过程称为腐蚀磨损。 疲劳磨损 当两个接触体相对滚动或滑动时,在接 触区形成的循环应力超过材料的疲劳强度的情况 下,在表面层将引发裂纹并逐步扩展,最后使裂纹 以上的材料断裂剥落下来的磨损过程称疲劳磨损。 疲劳磨损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磨损机制,但疲劳 磨损又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在其他磨损形式中也都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疲劳过程。只不过是有些情况下 它是主导机制,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它是次要机制, 当条件改变时,磨损机制也会发生变化。 6.1.2 磨损失效分析 概括为:用宏观及微观分析方法对磨损失效零件的表面、剖面及回收到的磨屑进行分析,同时考虑工矿条件的各种参数对零件使用过程造成的影响,再考虑零件的设计、加工、装配、工艺和材质等原始资料,综合分析磨损发生、发展的过程,判断早期失效的原因,或耐磨性差的原因。从而使选材、加工工艺和结构设计更趋合理,以达到提高零件寿命及设备稳定可靠的目的。 磨损失效分析的步骤 (1)现场调查及宏观分析。 (2)测量磨损失效情况。 (3)检查润滑情况及润滑剂质量。 (4)摩擦副材质的检查。 (5)进行必要的模拟试验。 (6)确定磨损机制,分析失效原因,提出改 进措施。 2. 磨损失效分析的内容 (1)磨损表面形貌分析。 1)宏观分析。通过放大镜,实物显微镜等 得到磨损表面的宏观特征。 2)微观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损 表面形貌进行微观分析。 (2)磨损亚表层分析。该层在磨损过程中会 发生重要变化,这是判断磨损发生过程 的重要依据之一。 磨损过程中,磨损零件亚表层发生的变 化: 1)冷加工变形硬化,且比冷作硬化要强烈; 2)该层可观察到金属组织的回火、恢复再结 晶、相变、非晶态层等; 3)可观察裂纹的形成部位,增殖、扩展;及 磨损碎片的产生和剥落过程,为磨损理论研 究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3)磨屑分析。 磨屑是磨损过程的产物,分为两类: 一类是从磨损失效的服役系统中回收的和残留在磨损表面上的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