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课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措施之间的关系:彼此影响,相互作用: 俸禄制为新制推定提供了政治保障; 均田制与租调制构成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 三长制保证了均田制的推行。 (二)、第二阶段改革——孝文帝主持 侧重点是: 目 的 是: 汉化政策 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洛阳)王里,因兹大举(迁都),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1、迁都 1)迁都原因: ①政治: ②经济: ③军事: ④地理: 2)迁都过程: 以“南伐”为借口,493年~495年由平城迁到洛阳。 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3)目的: 推进汉化政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胜,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北人安可不重? ——《洛阳伽蓝记》 2、后期——移风易俗 (1)特点:孝文帝主持,以学习汉文化为主要目的 (2)措施: ①易服装: ②讲汉话: ③改汉姓, 定门第等级: 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要求朝臣讲汉话,30岁以下严格执行; 将鲜卑姓改为汉姓,按门第高低选拔人才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所征服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鲜卑族姓氏 汉族姓氏 拓跋氏 元氏 丘穆陵氏 穆氏 步六孤氏 陆氏 贺赖氏 贺氏 拔拔氏 长孙氏 独孤氏 刘氏 改汉姓 定门第等级 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在北魏所在任官职高低分为甲乙丙丁四等级; 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门第最高外,以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为首,其门第与汉族大族四姓(崔、卢、李、郑)相对应;其他则是一般世族。 2、后期——移风易俗 (1)特点:孝文帝主持,以学 习汉文化为主要目的 (2)措施: ①易服装: ②讲汉话: ③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④通婚姻: ⑤改籍贯: 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要求朝臣讲汉话,30岁以下严格执行; 提倡鲜卑人同汉人通婚; 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 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民族融合:汉化与封建化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从图片中两尊佛像及材料中你又能得到什么认识?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 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 推动了北魏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 2、后期——移风易俗 (1)特点:孝文帝主持,以学习汉文化为主要目的 (2)措施: (3)影响: 鲜卑人乐俑 中国古代礼乐源自周礼,孔子的“仁”是对礼乐的高度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该制度维护自身统治。  从材料和图片中,你又能得出什么认识? 三、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1、经济: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 2、政治: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 3、民族:促进了民族融合和交流(胡人汉化和汉 人胡化)。 促进国家统一,为隋唐多民族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改革内容的实质 政权封建化、 少数民族经济农业化、 思想儒学化 成功的原因: 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变法成功的根源。 2、内容全面措施得当。 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 本人以身作则,信心坚定。 4、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 归纳、比较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巩固鲜卑族的统治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性质: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3、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 (1)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4)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2)改革符合民族融合发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3)改革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4、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比较 相同点: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政权的封建化 不同点: 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 小结 背景 社会矛盾尖锐 鲜卑族落后 内容 均田制 租调制 三长制 整顿吏治 迁都洛阳 革除旧俗 影响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保证政府收入 加强政府对人民控制 加速鲜卑族封建化 促进民族融合 巩固政权的稳定 侧重点 通过制度建设缓和社会矛盾 全面推进汉化政策 为隋唐统一和繁荣奠定基础 1、忽视了北部边境 2、忽略了军事上的改革 4、后继乏人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