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赶秋节.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苗族赶秋节

赶秋节简介 赶秋节,又称调秋节、交秋节,每年立秋之际,当地苗族同胞穿上盛装,结伴成群,欢聚在传统的秋坡上,进行打秋千、吹笙、歌舞等各种传统民俗活动,祈求和预祝今年的丰收和未来幸福美好的生活,青年男女在活动期间以歌传情,萌情生爱。 主要流传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花垣县、凤凰县、吉首市、保靖县、古丈县、泸溪县以及贵州省松桃县、重庆市秀山县、湖北省来凤县等苗族地区,已形成约200万人的苗族赶秋节文化圈。 历史渊源 苗族赶秋节起源的何时,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起源传说 传说一:在远古时代,苗族先祖神农,派一男一女去东方取谷种,教苗民种植,使人们有五谷食用。所以苗民每年立秋日到来前,要过赶秋节。把神农派去取谷种的一男一女称为秋公秋婆,以此纪念神农的恩德。 传说二:相传很久以前,苗寨有个名叫巴贵达惹的青年,英武善射,为人正直,深受众人仰慕。一天,他外出打猎,见一山鹰从空中掠过,便举手拉弓,一箭射中。与山鹰同时坠落的,还有一只花鞋。这只花鞋,绣工极为精巧,一看就出自聪明美丽的苗寨姑娘之手。巴贵达惹决意找到这只花鞋的主人。他设计、制造了一种同时能坐8个人的风车,取名“八人秋”。 立秋这天,他邀约远近村寨的男女前来打秋取乐。打秋千本是苗族姑娘最喜欢的活动,巴贵达惹想,那个做花鞋的姑娘,一定会来。果然,他愿望实现了。他找到了那只花鞋的主人,美丽的姑娘七娘。后来,他们通过对唱苗歌建立了感情,结成夫妻,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从那以后,人们沿袭此例,一年一度地举行这种活动。 赶秋日,苗族人民都要停止农活,身穿节日盛装,邀友结伴,多达万人以上,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各个寨子都组织起一个“赶场队”,选的都是寨子里的的能入高手,有玩狮子、龙灯的,有歌师,有花鼓手,有唢呐手,有舞棍耍叉的后生,有咬红铧口、捞油锅、上刀梯的绝技艺人。 八人秋千 在赶秋这天,少女们盛装打扮坐在秋千上,一边荡一边唱歌,悠扬婉转的歌声吸引了苗族小伙子们心,纷纷来对歌;小伙子和姑娘们眉来眼去,歌声传情,看对眼了就牵手一起走。八人秋形似纺车,高约8米,以粗木支撑,上设八个秋千,每处可坐l一2人。八人秋以人力转动,当转动一阵停下来谁居于最高处时,就由谁唱歌。现在八人秋千更多的是一种娱乐活动,男女老少都可以坐,不过每年还是有不少爱情故事发生在秋千这里。 姑娘们唱道:   季节来到了,春光无限好。   映山笑红脸,攀花趁清早。   客寨的阿哥,快把心肝掏。   你是来种地,还是摘棉桃? 这显然是姑娘们唱的挑逗歌。小伙子们也不示弱,随声答道:   季节来到了,溪水哈哈。   多谢主人请,来到客山幼。   遇到客妹你,心里怦怦跳。   我是来种地,也想摘棉桃。   只怕棉杆高,手短攀不到。 刀山火海 东道主寨子的特技表演 先是捞油锅,将一锅油烧开,舀几团生米浆放入油锅内,特米浆炸熟成油粑粑时,表演者把手伸进油锅,用手把油粑粑捞起,送给周围的人分享。 接下就是口咬烧红的犁铧。表演者让人从火堆里钳出一张烧得通红的犁铧,表演者用口将通红的犁铧尖咬住,向四周环烧,让四周人都看清楚后,便放开。有的表演者还用手将烧红的犁铧端起或裸脚踩在通红的犁铧上。 最后表演的便是上刀梯。有苗歌唱道: “正月来,牛角响,级级刀梯亮晃晃,花鼓冬冬木叶脆,后生上梯妹心慌。” 上刀梯的场所选择在一块开阔的平地上,平地中间一根高十二米的木杆,杆上凿开三十六节孔眼,安插上三十六把钢刀,钢刀长一尺五寸,刀背厚零点五到一厘米,刀刃锋利,刀刃向上,寒光闪闪,装成刀梯,安装时加闩固紧,以防摇动,一尺一梯,共三十六梯。木杆顶上竖一面深黄色的旗。未正式上刀梯之前,刀口均用纸条紧封,以表示神秘和庄严。木杆用3根铁丝拉紧,刀梯上端缠系多种颜色的彩布小旗,象征着希望和胜利。 东道主的艺人揭去刀口上的封条,赤脚光手,脚踩、手攀锋利的刀刃,一级一级地登上去,上到顶尖,掏出一只水牛角,仰天吹响,浑厚的牛角号在山谷振荡,山响岭应,梯下成千上万的人目蹬口呆,随之“三连铳”、爆竹,唢呐、锣鼓震天动地响起来,这热烈壮观的场面,不亚于欧洲的狂欢节。东道主的登梯表演完毕之后,各寨子“赶场队”中大胆的角色,也就会一个一个接连去攀那刀梯,攀者不甘示弱,观者人声鼎沸。 传承 和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样,苗族“赶秋节”同样濒临传承危机。 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和文化的趋同是“赶秋节”活动濒临失传的重要原因。部分青年热衷于现代文化的享受,再者青壮年多外出打工,无暇顾及每年一届的传统节日的乐趣,以至民族文化在现代文化的不断发展中不断受到冷落而逐渐消失。 赶秋节承载了上刀梯,打苗鼓等多项苗族非物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吉首市为了保护这一传统的节会活动,成立了市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出台了保护方案、制定了保护措

文档评论(0)

80219p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