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XX中学高三化学回归课本1(答案)讲述.doc

2012年XX中学高三化学回归课本1(答案)讲述.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年厦门XX中学高三化学回归课本1 一、过滤 所需玻璃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 注意事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无气泡 二低: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口靠在烧杯内壁上 二、结晶(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 所需仪器: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铁架台、铁圈 三、萃取 所需仪器:分液漏斗、量筒、铁架台、铁圈 四、蒸馏 所需仪器:蒸馏烧瓶、酒精灯、铁夹、铁架台、铁圈、石棉网、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课题一: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与检验 1、化学原理:样品灼烧后,在灰分中加水,碘元素以I—-进入溶液,用适量Cl2或H2O2氧化,用淀粉检验I2,用CCl4萃取并分液来分离I2。 2、方案设计: 称取样品→灼烧灰化→溶解过滤→氧化→检验和萃取分液 3、实验注意点: (1)实验前用刷子将海带刷干净,不能用水浸泡,要不然碘化物会部分溶解于水而损耗。 (2)灼烧的目的:除去海带中的有机物,便于用水浸取海带中的碘化物 (3)灰化时,可以加点酒精浸泡。 (4)氧化的原理是:Cl2 + 2I— = 2Cl— + I2 2I— + H2O2 + 2H+ = I2 + 2H2O 但氯水不能过量,否则会氧化I2: 5Cl2 + I2 + 6H2O = 2HIO3 + 10HCl (5)不要向所有滤液中直接加淀粉溶液,否则后续实验无法操作 (6)实验现象:萃取时,下层紫红色,上层无色。 (7)分液漏斗操作要点:检漏;放气;分液时将玻璃漏斗口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下层液体从下面慢慢流出,待下层液体完全流出后,关闭旋塞,将上层液体从漏斗上口倒出。 (8)步骤①灼烧海带时,用到的实验仪器是三脚架、泥三角、坩埚、酒精灯、坩埚钳。 (10)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 + 2I— + 4H+ = Mn2+ + I2 + 2H2O (12)AC 硝酸钾晶体的制备 3.请填写空白。 步骤 操作 具体操作步骤 现象解释结论等 ① 溶解 取20gNaNO3和17gKCl溶解在35ml水中,加热至沸,并不断搅拌。 NaNO3和KCl溶于水后产生四种离子,这四种离子可能组成四种物质 NaCl 、 KNO3 、 KCl 、 NaNO3 。 ② 蒸发 继续加热搅拌,使溶液蒸发浓缩。 有 NaCl 晶体析出。 ③ 热过滤 当溶液体积减少到约原来的一半时,迅速趁热过滤,承接滤液的烧杯应预先加2mL蒸馏水,以防降温时NaCl溶液达饱和而析出。 滤液中的最主要成分为 KNO3、NaCl 。 ④ 冷却 将滤液冷却至室温。 有 KNO3 晶体析出。 ⑤ 减压过滤 按有关要求进行操作 得到初产品硝酸钾晶体(称量为m1) ⑥ 重结晶 将得到的初产品硝酸钾晶体溶于适量的水中,加热、搅拌,待全部溶解后停止加热,使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抽滤。 得到纯度较高的硝酸钾晶体(称量为m2) ⑦ 检验 分别取⑤、⑥得到的产品,配置成溶液后分别加入1滴1mol/l的HNO3和2滴0.1mol/l的AgNO3 可观察到⑤、⑥产品中出现的现象分别是 前者有白色浑浊 后者无白色浑浊或少许浑浊 5、玻璃棒在实验中一般有如下三种用途:搅拌、引流和蘸取溶液。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探究项目 实验方案设计 现象、解释及问题 铝能与氧气反应 将铝片剪成长5~8cm,宽0.2~0.3cm铝条,绕成螺旋状,一端缠绕一根火柴,坩埚钳夹住铝条另一端,点燃铝条上的火柴,待火柴快燃烧完时,将铝条伸入装有O2的集气瓶中(瓶内盛少量水),观察现象。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4Al + 3O2 ==== 2Al2O3 2、将铝片放到酒精灯火焰上,铝难以燃烧,试分析原因 空气中氧气浓度小,反应温度不够高,铝片反应时接触面积不够大 铝表面氧化膜的保护作用 1、取3片铝片,将其中两片铝片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 破坏铝表面氧化膜的方法有 投入食盐水中、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砂纸擦去 2、将一片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20mL0.5mol/L的CuSO4溶液中,观察铝片表面现象及其他可能发生的现象。 现象有①铝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沉积②产生气泡,并逐渐加快,铝片上下翻滚③混合液温度升高。 2Al + 3Cu2+ = 2Al3+ + 3Cu Cu2+ + 2H2OCu(OH)2+ 2H+ 2Al + 6H+ = 2Al3+ +3H2↑ 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加剧的原因是 ①c(Al3+)增大,Al3+水解使溶液中的H+浓度增大 ②反应为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③生成的Cu和Al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