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居易诗《朱陈村》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的现象反映了: A、远古时的采集生产方式 B、商周时的协作生产方式 C、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方式 D、古代耕作技术十分的落后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 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C、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D、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占主导地 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小王认为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 “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诗句所述不能反映出的是 A.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 B.自耕农经济的完善性 C.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 D.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性 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课从农业的起源、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设施的完善、耕作方式的变化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了中国的农业的基本情况,下面几节课中,我们将从更为具体深入的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课 堂 小 结 * ★当考古人员挖掘到距地面3米深的地方,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在黑褐色的土层中,闪出了一些金黄色的小颗粒,但是很快就变成了泥土的颜色。考古人员拣起混在泥土中的褐色颗粒,经过仔细的辨认,他们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东西居然是炭化了的稻谷。考古人员甚至不敢相信这些稻谷会在距今6000年前的地层中发现,它们真的在地下埋藏了6000年吗?难道新石器时代在这里生活的河姆渡人就开始种植水稻了吗?★出土于上海崧泽文化遗址,距今约6000年。 * 第1阶段: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持续时间约为7000年) 特点:刀耕火种、熟荒、撂荒,基本只有种和收两个环节。 问题:只取不给,土地营养平衡完全靠自然植被的自我恢复。 第2阶段: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 (持续时间:近3000年来)特点:以人力、畜力为主要动力,输入低; 以人粪尿、动物粪便、绿肥等有机肥为土地提供营养; 采用间作、轮作、套作等方式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注意到了保持地力常新; 注意天时地利来进行农业生产,注重顺应自然规律。问题:由于以人畜力为主,劳动生产低效; 对自然的依附状态不能得到改善; 难以在较大规模上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比如林、牧、农、渔的综合生产。 第3阶段:集约化生产的石油农业 (至今约150多年)开始时间:19世纪40年代,鼎盛时期:20世纪60年代。特点: 以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来进行农业生产; 直接和间接依赖石化能源; 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提高(比如在美国,1%的人种粮养活着全国其余的人)问题:高输入、高能耗,加剧世界能源危机; 机械化耕作与不合理的种植导致严重的土壤流失; 化肥和农药用量上升,但大部分进入了环境,引起严重环境污染; 单一种植使生态失衡,引发大规模病虫害; 人工创造的高产品种广泛取代了各地农畜品种的多样性,使后者的基因快速灭绝。 * 2008年5月12日的地震中,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景区地震中遭受重大损失。根据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管理局的初步勘探,都江堰景区主要古建筑二王庙、伏龙观遭到了严重损坏。据景区估算,经济损失至少12亿元。 世界古老的著名水利工程中,古巴比伦王国建于幼发拉底河上的纳尔--汉谟拉比渠和古罗马的人工渠道都早已荒废,只有都江堰独步千古,永续利用,长盛不衰。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神农尝百草 思考:我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出现的? 提示:从采集向种植发展而来。 农业的起源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神农百草经》 南方(云南米线) 北方(兰州拉面) 思考:为什么出现不同的饮食习惯? 提示: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 农业的起源 先人制作的可爱陶猪 6000年前的炭化稻谷 提示:种植业为主畜养业为辅的特点。 思考:两幅图能够反映出什么问题? 农业的起源 五谷: 黍 稷 粟 麦 豆 麻 稻 通常指稻、黍、稷、麦、豆(不同说法) 思考:试将十二生肖分类,分别谈谈他们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关系。 一、农业的起源 起源:采集向种植发展 差异:南(长江)稻北(黄河)粟 特点:以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 二、农具的改进 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精耕细作: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正是由于中国传统农业实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