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与化学.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气与化学

大气圈:包围在地球表面并随地球旋转的空气层(也称为大气或大气层)。 大气圈的重要性: 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气体环境,成年人每天要呼吸10~12m3的空气。 吸收来自太阳和宇宙空间的大部分高能宇宙射线和自外射线,是地球的保护伞 是地球维持热量平衡的基础,微生物创造了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 一、大气圈的结构 二、 大气的组成 三、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按形态、性质、形成过程以及污染范围 按状态:气态污染物(90%) 固态污染物(10%) 按形成过程: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按影响波及范围: 区域性污染物,如酸雨、沙尘暴等; 全球性污染物,如二氧化碳、氯烃类化合物 我国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含硫化合物 (SO2、SO3、H2S) 碳氧化合物 (CO、CO2) 氮氧化物 (NO、NO2) 挥发性有机物 颗粒物 大气中化学污染物的来源 含硫燃料燃烧后产生污气体 SO2,CO2 燃烧过程中,空气中N2和O2通过链式反应等复杂过程产生各种氮氧化物 (NOX) 未经燃烧而散逸的燃料粉末或石油细粒 燃烧不完全,产生CO等中间产物 燃料使用过程中加入添加剂,如汽油中加入铅有机物,作为内燃机气缸的抗震剂,经燃烧后,铅化合物进入大气 煤炭提供了我国75%的工业燃料,76%的发电能源和80%的民用商品能源 酸 雨 SO2转化为SO3的反应 2SO2(aq)+O2(aq)+2H2O 2H2SO4(aq) Kθ(298.K)=2.7×1012 (SO2平均寿命2-4天) 颗粒物中含有Mn2+、Fe2+、Cu2+等,对此反 应具有催化作用,在有水滴存在下, SO2常被颗粒物吸附,从而发生界面氧化,最终归宿是硫酸及其盐。 SO2的生物效应和生态效应 ? 对人体(可损伤呼吸器官,导致支气管炎、肺炎、呼吸麻痹) ? 对植物(高浓度时,植物叶片将产生坏死斑,脱落,甚至死亡;低浓度时,生长机能受到影响,造成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 对生态环境(形成酸雨,使土壤贫瘠化,使水体酸化,对建筑物有腐蚀) SO2的控制方法 ? 石灰-石膏法 2CaO+2SO2+O2?2CaSO4 ? 氨法 2NH3.H2O + SO2 ? (NH4)2SO3 + OH ? 钠法 用氢氧化钠、碳酸钠或亚硫酸钠溶液吸收烟气中的SO2 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空洞出现 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南极设立观测站 1957-1975年变化很小 1975年起,每年早春期间总臭氧的减弱大 于30% 1979-1985年,用总臭氧扫描光谱仪测量,臭氧由290D.U.减少到170D.U. 近几年南极臭氧空洞越来越严重 大气中消耗臭氧的物质及反应 自由基:凡是具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或游离基。在书写时,一般在原子符号或者原子团符号旁边加上一个“·”表示没有成对的电子。自由基极易发生反应(二聚反应,夺氢反应,氧化反应,歧化反应等) 天然大气中的自由基:H?、HO?、HO2? 氟卤烃的排放(氟利昂) 哈龙(电器着火的灭火器) 甲基溴(CH3Br)做土壤熏剂,是一种农药 氯和溴协同作用机理 Cl· + O3 → ClO· +O2 Br· + O3 → BrO· + O2 ClO· + BrO· → Cl· + Br· + O2 净结果2O3 → 3O2 ClO二聚体链反应机理为 Cl· + O3 → ClO· + O2 ClO· +ClO·+M → (ClO)2+M (ClO)2+ h? → Cl· + ClOO· ClOO· +M → Cl· +O2 + M 净结果2O3 → 3O2 臭氧空洞的危害 太阳光在可见光下的波段分为: 其中可见光和UV-A能完全进入对流层,UV-B部 分被臭氧层吸收部分进入对流层,而UV-C完全 在平流层过滤掉进入对流层。臭氧减少使到达 地面的UV-B增加,使动植物受到高能辐射剂量 增加的危害。而且使人的皮肤癌发病率增加。 保护臭氧层的策略 为了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要求各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排放,发达国家要求到2000年停止使用氟氯烃,发展中国家则在2016年冻结使用,2040年淘汰; 并组织人力物力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温室效应 CO2的生物效应和生态效应 全球变暖的危害 控制全球变暖的措施 1. 控制矿物燃料的燃烧,合理开发利用燃料,寻找新能源; 2. 保护森林、保护植被; 3. 控制人口激增,

文档评论(0)

80219p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